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30 09:18:16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听和说,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其次是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就是写,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条件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内容连贯,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很高的要求,但在教和学的实践中达到这一要求却非易事。历年高考,师生日夜拼搏努力,书面表达得分率总是不高,既是证明。

英语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关键。为此目的,我在教学中细心观察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听与说的提高。

如何提高听与说的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始阶段,授课时放慢讲英语的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容,用简易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解,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其次,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free talk(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此项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扩大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free talk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听写是要求将有声的课文材料转化成文字材料,它贯穿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课文的主要段落和课文的中心大意作为学生听写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听的能力,完整地理解一篇短文,并使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不同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应用到同一内容中去,使所学的语言易记易用。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快速落笔的能力。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学习新课文时,先给学生十几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精读也主要靠学生自己去研读,不再由老师包讲到底,使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二)要认真选好读物。选择读物非常重要。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将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我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三)教师的辅导要落实到实处。阅读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外,主要是学生自己进行,但是如果没有得力指导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所以我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对于这些问题我一一给予纠正,使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野范围,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其次,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

最后,指点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做为理解检查题,又可做为阅读的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知道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体现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高一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老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影响极大,如果是抱应付老师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的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二)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两月之功,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具体做法是:

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一般听说在先,读写在后。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使用频率高,结构变化较多的英语常用动词如wish,hope,expect之类的动词要经常反复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动词句子结构和词义区别,逐步在心理上树立用英语造句达意的信心和习惯。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听、说、读、写等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

上一篇: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下一篇:基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