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实验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6-30 08:11:08

农药学实验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单是纯粹的理论型人才,对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农药学实验”课程为依托,解释了“农药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揭示其教学现状,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药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农药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农药学相关专业教育中的一项必修课,与“农药学”相对应的应用型课程,就是“农药学实验”。“农药学”对农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而我国要培养出农药学的应用型人才,“农药学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药学实验的概念

农药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我国许多农林院校和部分综合性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都有相关专业设置,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农药学实验课程是基于农药学,要求学生要在掌握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农药学实验包含了常见农药品种的合成、杀虫活性测试、杀菌活性测试、除草活性测试以及一些重要农药剂型配置与性能检测与农药应用相关的实验。

二、当前课程教学当中的现状和不足

(一)课程安排欠合理

教学中,课程就好比是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如果哪一环脱节,便会影响整个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学完理论后,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可见,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必须反复巩固,才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精髓。以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为例,其合成方法多达五六种,农药学课堂上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有时是模糊的,仅停留在了解概念层面。想要深入理解“吡虫啉”的合成方法,必须安排实践环节。在农药学实验课程中,可通过三到四种典型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运用,合成出“吡虫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劣势等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体会这些合成方法的差异和特点。然而,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知识理解链条脱节,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加大教学难度。

(二)教学指导思想有待改善

教师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统一的课堂、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授课方式,采取“一件衣服万人穿”的模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相似的思维模式。在农药学实验这门课程中,教师须改变思想,例如一些农药合成实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体会,教师不能制约学生的思想,更加不能采用强灌的方式,将想法或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三)实践环节缺失

前有邓小平同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至理名言,现有同志倡导的“空谈误国”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工程,只知理论,不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纸上谈兵”一样,往往会失败。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只重视理论,对实践这一环节缺乏重视,结果导致知识空洞,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对于农药学实验来说,实践至关重要,比如在农药剂型混配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混配出来的农药剂型的剂量多少、效果如何。

(四)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当今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也要跟上其发展脚步,这样才能在时展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在我国的农药应用上,出现了因化学农药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化学农药污染环境、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这对农药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药学实验的授课内容也要紧跟步伐,针对现有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社会问题挂钩,学以致用。例如,农药学实验可以加入一些“高功效施药技术”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更能深刻体会省工、省力、减排的农药使用技术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

在农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观点,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堂中,实现理念与实践并行。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再是以往单一性的人才,而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农药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学习中。在农药学实验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还要鼓励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再加以指导。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二)加大实践课程时间,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在一些高校,很多的理论课程无法实践,造成了理论架空现象,比如一些老师在讲解除草剂的活性测试时,更多地通过图片、影像等手段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相对应的框架结构,却不能真正地掌握其核心要点。因此,学校应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充足的场地,进行各项实践,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农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且要在达到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将实践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以便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铺垫,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分析与残留检测技术、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等,这都是学生应掌握的技术。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多角度考核

考核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院校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它可以展示教学成果,对教学改革起推动作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可采用开卷、闭卷、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比如对农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的方式,而对农药学实验的考核,注重其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去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包含实验设计和开展),将两项考核的分数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加在一起,构成学生的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强调了实践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越来越重视实践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在我国高等学校农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农药学”课程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及合适的考核方式,结合现代社会需求,注重农药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韩玉军,马红,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农药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6):9-10.

[2]陈骥.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3]李红明,唐柏鉴,王治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7-39.

[4]白靖文,徐雅琴,许晶,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6):28-30.

作者:吴剑 单位: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上一篇: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