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人文精神

时间:2022-06-30 04:33:35

论贵州人文精神

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

当前,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丰富、立体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古代汉语中,“人文”与“天文”对举,在《易传》中首次出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以人文化成天下”,即是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来慢慢地改变天下的风俗。

现代汉语中,“人文精神”一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中的Humanism一词,有时译主义,人本主义,其主要内容是指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近现代资产阶级的一些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内容。

伴随着十九世纪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开始产生裂痕,人文精神是相对于科学的实证精神而言的,其存在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提倡人文精神,反对自然科学霸权,尤其是反对科学主义的霸权,就成为十九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文学都面临着科学主义的压力。科学主义把科学当作了新的宗教,但批评科学主义,并不是反对科学。因此,提倡“人文精神”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一项重要的现实任务。

贵州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贵州人文精神建设的新问题、大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省领导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

贵州人文精神的地方性与时代的普遍性关系

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矿藏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大,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文传统有自己的独特性,多民族文化及其传统是丰厚的文化资源。

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

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内极其丰富,其重要内容之一即是指人类开发自然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今天的贵州在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就应当弘扬贵州人文精神,科学、合理的开发贵州的自然山水,保护好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发生矛盾时,不是首先牺牲自然环境,而是要首先尊重、保护自然环境,暂时牺牲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GDP的增长率,从而保持贵州地区长期、永续的发展。

“天人合一”的观念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观念相一致。“自然的人化”主要强调改造大自然中那些不适宜人居住、生存、发展的条件与环境。这是从古代到近现代社会形成之前,人类长期在努力奋斗的一项事业。今天人类的生存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更应当强调的是“人化的自然”,即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改造、利用自然。

“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是阳明学的精髓之一,主要强调道德之知要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落实。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行合一”的道德哲学命题,有着更为广泛、丰富的时代性的内容,需要一大批的理论工作者去发掘、解释,也需要政府的文教部门用各种生动的形式去宣传,让古老的“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具体说来,贵州省提倡“知行合一”,就需要全省上下都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政治理论方面,党员干部要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真学、真信、真懂,尤其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社会发展理论方面,“天人合一”就是适合贵州省发展的工作总纲,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追求GDP的增长。在道德实践方面,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学习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然后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做社会主义、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

如果能在以上三个层面做到“知行合一”,则阳明哲学的精神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也得到了极好的现代性发展。

贵州人文精神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

贵州“人文精神”的两个命题――“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与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有高度的吻合性。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与资源的硬性约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要走一条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国家力量,并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来推进现代化事业。

相对于东南沿海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而言,贵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属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的节制性开发。“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其实包涵着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求天――即大自然符合人的要求,满足人的欲望。这方面内容在古代社会是合理的,进步的,但在今天,人类就应该慎重对待自然资源,不能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完全由计算理性来控制的自为的系统。人类在局部取得的成功很可能在一个无法计算的时刻被大自然所报复。这一道理,恩格斯早就在《自然辩证法》一书说过了。

“天人合一”另一方面是指,人的要求与欲望的满足必须符合大自然的法则,要在大自然可承受范围内。人类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态系统的自循环等,对于贵州这个多山地而环境脆弱的省份来说,尤其重要。

“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在传统哲学中意义极其丰富,但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其主要的精神面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道德规范与道德行动的统一。

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说,“知行合一”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应当结合起来。“知行合一”不应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尤其是落实到各种考核制度中,这样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知,就要真懂、真信。行,要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道德规范与道德实践的统一,是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的事情。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实际生活中做传统优秀道德、现代性道德践行的榜样。

总之,贵州省委领导重视“人文精神”建设活动,试图以精神高地来引领贵州冲出经济洼地,这一思路非常可取。我认为,如何将贵州“人文精神”之“知”,转化成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之“行”的强大动力,最重要的还是知行合一。(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郎艳林)

上一篇:一路辛苦色香味 下一篇:虐车虐路虐人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