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世界各地的迎春风情

时间:2022-06-30 01:12:44

带你了解世界各地的迎春风情

各位拿到杂志时应该已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现在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或许你还在回味节日的快乐时光,或许你还有一些意犹未尽,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和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各地人们的迎春风情。和以往的“在路上”栏目以游记的形式展现旅行中的点滴不同,本次我们收罗了不少各地的民风民俗,让你从细节上去了解他们,或许还能对你今年的旅行目标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俄罗斯人,他们“谢肉”迎春

俄罗斯的人们把送冬迎春的节日叫“谢肉节”,它安排在春季大斋前的一周。进入大斋期之后,人们将不得吃肉食和乳制品,故称“谢肉节”,意为大斋之前向肉食告别。“谢肉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人们用烤成金黄色的圆形小薄饼祭祀太阳,晚上则燃起篝火,烧掉用稻草扎成的寒冬女王像。人们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春天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

“谢肉节”将持续7天,每天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星期一为迎春节,家家户户煎制圆薄饼;星期二为始欢节,人们邀请亲朋好友家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起娱乐;星期三为宴请日,岳母宴请女婿;星期四为狂欢日,人们在大街上举行各种狂欢活动;星期五为新姑爷上门目,新女婿宴请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饼;星期六为欢送日,人们载歌载舞把象征寒冬女神的草人用雪橇送往村外烧毁;星期日为宽恕日,人们走亲访友,拜访邻里。节日中,各地还举行化装游行,彩车上载着人们装扮的寒冬女神、俄罗斯三勇士等神话中的人物,人们载歌载舞送别寒冷的冬天,迎接温暖的春天。

在瑞士,你可以看到花车巡游和烧雪人

百年以来,瑞士苏黎世的“六鸣节”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节日庆典一般在4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和星期一举行。在乐队锣鼓喧天的伴奏下,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四处巡游,有的骑在马背上神气非凡,有的坐在花车上向人们分发美酒、苹果、面包和奶酪等农产品,周围的群众也纷纷向扮演历史英雄的“人物”献花,整个苏黎世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游行过后,庆典活动的高潮时刻即将到来一“烧雪人仪式”。晚上六点,象征冬天的雪人“Boogg”被放在木材堆起的高台上被烈火焚身,人们环绕着燃烧的雪人不停地策骑奔驰,直到雪人化为乌有,最后人们便会彻夜跳舞狂欢,庆祝春天正式来临。根据瑞士民间传说,“Boogg”是食肉野兽的化身,冬眠过后常在阿尔卑斯山觅食伤人。后来人们便在“六鸣节”的时候仿制雪人,然后把它烧掉,保佑村民平安。或许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为避免雪人一烧即溶,人们开始便改用棉花和羊毛代替真雪做成雪人。如果你瞧好有机会去看看游行,或许你会感觉到时光恍如倒退了两百年,各行各业的人穿着古老的服装,骑着马,赶着车,牵着小孩,奏着音乐,浩浩荡荡地走过Limmat河畔。

满街大花脸的印度

印度教的传统大节“胡里节”(也叫“洒红节”)是印度人庆祝春天开始的传统节日,也是印度的全国性节日。它源于古人期盼丰收的活动,在每年二月至三月举行。节日期间,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都载歌载舞迎接春天的到来。以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不仅给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上颜料,还会友好地向别人身上抛撒彩色颜料和粉末以示祝福。一瞬间,人人都变成浓墨重彩的“大花脸”,衣服也都变得色彩斑斓。据说在此期间,人们可以大声说脏话,甚至骂人,表示对坏人的唾弃。而现在“胡里节”已演变成人们消除误解和怨恨,摒弃前嫌,重归于好的节日。因为印度地域广阔,各地庆祝“胡里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在北方邦马图拉过节,除了洒彩粉外,妇女还要手持木棒追打男子,同时男子是不能还手的;在拉贾斯坦邦,人们则将浸水的衣服拧成一股绳,用来击打朋友以示庆祝;在印度教圣地瓦腊纳西,人们互相洒水,然后成群结队上街游行,放肆地大声骂人,宣泄情绪。在农村则更加热闹,有时前后会庆祝上一个多月,不少农民过节时手持涂有颜色的木棍跳集体舞,特别是在比哈尔邦等地,农民们还唱歌赞颂春天,彼此互甩泥巴、投牛粪来喜迎春天的到来。

闻风迎春在埃及

埃及是个节日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家,除了国家统一的节日外,还有各种地方性节日。其中最盛大的,当属惠风节,这一天意味着春风吹拂,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也有埃及人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古埃及人认为,惠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在埃及最早的关于惠风节庆典的壁画其记载的年份是在公元前2700年。

惠风节的日期每年都不是固定的,一般在三月中旬到五月上旬之间。这是因为基督教传入埃及以后,有一年的闻风节正好是基督教的大斋节,禁止食用鱼肉,而埃及人在闻风节时则必食一种叫做“法思赫”的咸鱼,因此只能将节日推迟,后来固定在每年复活节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每年复活节后的星期一。踏青是埃及闻风节的主要内容,与人们想象中盛大的节日喧闹繁乱不同的是埃及的“春节”是井然有序的热闹。这一天开罗实行交通管制,比平时多几倍的交警指挥着车辆,平时堵车的地方这天也交通顺畅,巡逻船在尼罗河上不停地穿梭巡视。这天人们会全家出动到公园活动,在密密麻麻的游人中,保安、便衣和警察随处可见。在尼罗河畔,金字塔下,城市的公园广场的树阴花丛中,到处是席地而坐的人们。他们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带着食物和炊具,或~家人来到公园,或亲朋好友乘车去游览踏青。人们在尽情地欣赏自然风光之后,便围在一起享受节日佳肴。

保加利亚:挨打是福

根据保加利亚的传说,“三月奶奶”将春天带到人间,所以三月的第一天就成为了庆祝春天的“三月节”。一早,人们就要在家中扫尘,清除晦气和污物。人们喜爱“三月奶奶”,但又惧怕她的喜怒无常,于是想尽办法讨好她。当天保加利亚人见面的问候语都是“祝三月奶奶快乐”。年长的女人这一天尽量不出门,以免“三月奶奶”看到以为是在暗示她老了而生气。“三月节”最重要的饰品是象征平安幸福的“三月花”。它用红白两色丝线编成,从绒球、娃娃到动物,造型各异、年年翻新。

保加利亚迎春风俗中最奇特的要数“棒打”亲朋送祝福。保加利亚人迎接春天的第一出好戏就是用“迎春棒”打人。它实际上是用红、白两色羊毛线将几根树枝缠绕起来做成的小“权杖”,再挂上一串串爆米花、玉米粒和干辣椒,用金币、面包干和各色种子加以点缀。新春来临之际,孩子们就举着亲手做的“迎春棒”到各家串门,用它轻轻敲击人们的后背,嘴里还唱着代代相传的喜歌。“挨打”者则要给孩子们小面包和零钱以示感谢,上至祖父祖母、下至邻居朋友,甚至家里的牲畜都要“挨打”。即使不相识的人,也会微笑着回应。庆祝活动还少不了面具表演,多数面具形象恐怖,用层叠的羽毛、兽皮兽头,再配上血盆大口和白森森的巨齿,目的是吓跑冬天的恶魔。面具表演者还要在胸前、腰间挂上许多铜铃,铜铃随着舞步铿锵作响,舞到高潮时,响声直冲云霄,震耳欲聋,将恐怖的面具烘托得更加威严神秘。

奇思梦想的新加坡

在华裔人口占多数的新加坡,农历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气氛最浓厚的节日。圣诞节一过,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换上了东方风情的节日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牛车水年货市场里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更是播放着传统的新年歌曲,好不热闹!除夕夜还会举行盛大的嘉年华会,节目精彩丰富、包罗万象,人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倒计时迎接新的一年,场面颇为壮观!此外,还有历史悠久的“奇思梦想妆艺大游行”活动,每年都会聚集精心设计的花车游行、绚丽的奇装异服、令人赞叹的武术表演以及舞者们的曼妙舞姿!新春赏花也是新加坡人庆祝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花卉节”上万紫干红的花卉和热带自然植物一应俱全,满庭芳香醉人心。或许,这里的迎新是最接近中国传统的了。

上一篇:中国飞利浦的另一个本土市场 下一篇:大屏家庭影院游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