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6-30 01:11:52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其作用是普通高等教育不可代替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质量,这是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极大挑战。笔者结合12年来的教学和改革实践,探讨中职学校确立实训教学的主体地位,创建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课程改革 途径

新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使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生源越来越少,高中和大学扩招使招生越来越难;再者人们对就业环境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改革。

一、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1.当前形势下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同志提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2.建立现代职教规模体系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自立,能够自觉探索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在办学体制上,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学;在办学宗旨上,坚持以服务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模式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

3.依法办学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从地方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条例或办法,力求把学生培养成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不能和现代需求相适应,需要老师不断地进修和学习。

第二,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低,入学容易。但是学生大多眼高手低,中职学校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自律意识不强,但也愿意接受新事物,有明显的特长。

第三,有些教材对文化基础水平低的中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摸不着头脑,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准确定位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让职业教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得到深入推进。

2.合理引导中职学生的兴趣教学

中职教育的困难,原因可能就是其处于社会居中的位置,学历说高不高,说低也不太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职业发展似乎比更高学历的人稍微困难一些。笔者觉得中职教育的学生,不要失去信心,一方面可以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培训,比如计算机、网络设计等,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现在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还是广泛的,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提高,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3.加大中职课程改革

在中职课程改革中,如果在所学专业加入更丰富的社会价值观到必修课程中,应该更有前景,这对中职学校的改革是件好事。

4.订单式培养已成为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普遍模式

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顺应经济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开设专业,每个专业设置不同的就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订单”。学校还要进一步外出考察,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即能就业”。

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确立课程目标

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2.中职文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学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分成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树学生兴邦之志和立业之本的信心和雄心。

3.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典型,完善中职学校和行业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长效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成立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强化责任心,以身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能主动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要以平常心直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严要求、不放弃,尽可能多鼓励、不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不埋怨;多耐心、少脾气;时时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技工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