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粥是熬出来的

时间:2022-06-29 11:25:17

小时候住在沪郊小镇上,用的是柴灶,熬粥时先把米和水倒进铁锅里,用稻草、豆萁等柴料烧开后,将锅盖移开一道缝,再煮片刻后熄火,盖上锅盖,让灶膛里的余热把锅里的粥闷上。过了十来分钟,再往灶膛里添上几把柴,把锅重新烧开,眼见得水汽冒出来了就歇手。不一会,待掀开锅盖时,粥的香味便在整个灶间里氤氲开来。

柴灶上熬出的粥,米粒开而不化,匀称软糯,倘若用的是井水,新打出的大米,更有一股特别的清香。那时乡里人家都很穷,但因为能喝上这样的粥,日子里便少了几分苦涩,添上了些许的滋润。

后来,小镇人家用上了煤球炉、煤气,粥就放在钢精锅里煮,口感比柴灶上烧出来的明显差了半个档次。现在,家里用上了煮粥煲,可以定时的,使用起来自然方便了许多,但煮出来的粥粘粘糊糊的,风味越加打了折扣。

为此,我常常生出叹息,也因此平添了一种“柴灶情结”。前不久的一个双休日,一位同事拉我去他乡下老家做客,到后发现他家里居然还有柴灶。我喜出望外,当晚就请他的母亲熬了一锅粥,边吃边叫好:“这柴灶上熬出来的粥就是香。”

同事的母亲笑了:“谁说不是呢?常言道,好粥是熬出来的,好铁是打出来的嘛!”

我一愣,忽然想起了张铁匠。

故乡小镇上,有一家张记铁匠铺,做出的家什在十里八乡有口皆碑。说来奇怪,同样一把烧柴用的火钳,张铁匠打出来的就是活络结实,有人向张铁匠讨教其中的诀窍,铁匠擦了把黑红的脸膛,想了想,说:“诀窍倒也谈不上,只是我家的铺子,还是从我爷爷手里就开出来的。我爹也做了一辈子铁匠,我又打了几十年的铁家伙,经年累月的,我看的火候,手里使的力,能不自如吗?人说巧工匠做不出笨家伙,许是这个道理吧!”

张铁匠的这番话真是叮当作响!在一般人眼里,铁匠干的毕竟是粗活,可是,即使这样的粗活,尚且需要三代相传,代代熟练,那么,那些所谓的“细活”,从吃、穿、住、用的一应物品,到歌舞弹唱、打球体操,乃至写书作文、绘画雕刻以及更多的高科技发明,又有哪样能奢望一蹴而就的?

可叹的是,看看我们的身边,如今还有多少人像“张铁匠”一样地潜心专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升温,“速成”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流行词。饮食、美容之类且不说,种植养殖、技艺培训、祛病养生、恋爱婚姻,乃至发家致富,林林总总,无不与之相牵连。更可悲的是,一些堂堂的大学教授,如今居然也在学业上玩起了“速成”,动辄抄袭剽窃,真正是斯文扫地啊!

过去的“柴灶时代”是渐行渐远了,但是,那些岁月提炼的精气神又岂能随之消逝呢?

乡里的老人说得好,好粥是熬出来的,好日子更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龚宝良摘自《新民晚报》2009年9月5日)

上一篇:停下,为了走得更远 下一篇: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