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9 10:45:02

青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青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嫁接育苗、选地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分期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青梅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梅;嫁接育苗;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2.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68-02

青梅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梅(Furnus,mume,siebet zu-cc)[1],又被称作酸梅、 干枝梅,由红梅花结果而得,因此是梅果子一类的统称,又可以按照果子的色泽不同而分为红梅、黄梅、白梅等种类。作为我国南方特产果树,青梅的栽培历史比较悠久。青梅果实的用途比较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不仅用于制作梅汁、梅汤等,还可制作成话梅、陈皮梅等各种青梅蜜饯;其在医学上的用途也比较多。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已初步形成青梅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400 hm2 [2]。坐落在安徽芜湖的安徽溜溜果园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年设计生产加工/包装青果量10万t,规划产值20亿元以上。为促进安徽省青梅产业的发展,提高青梅的栽培技术水平,现将青梅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嫁接育苗

青梅栽培一般要求是嫁接苗。在砧木和接穗选择上,要求采用实生梅苗作为砧木,以所选梅品种的半木质化健康枝条作为接穗。

1.1 砧木繁育

砧木选用地方梅树品种,首先在5月下旬,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并将果实置于阴凉处堆沤5~7 d(厚度一般不超过20 cm);然后取出种子,清洗干净,放通风处阴干。一般在地面封冻前将种子进行沙藏,为使种子充分膨胀,沙藏前先将种子浸泡4~6 d,每天换1次清水。湿沙含水率为12%~15%,以手握成团、松手不散为宜。将种子与湿沙的混合物放置在背阴处的土沟内,沟宽80~120 cm,深度50~60 cm,长度以藏种量而定。放好后上面再覆盖20 cm厚的湿沙,以防止种子失水。沟内每间隔50 cm竖一草把,以利通气。沙藏温度2~7 ℃,沙藏时间90~100 d。沙藏期间应检测温湿度,不适宜时及时进行调节。为确保播种后出芽整齐,春天土壤解冻后宜翻倒2~3次。选择直接秋播的,在11―12月封冻前进行,首先将种子浸泡3~5 d,然后直接播种即可。若土壤干旱,需灌水后再播种。也可选择直接用清洁湿润的河沙将种子层积冷藏,待时机正好时再播种。圃地宜选择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选好地后,深翻碎土做畦,畦向宜选择南北向[3]。为便于管理,实行宽窄行开沟点播法较佳,宽行40 cm,窄行20 cm。播种时间按季节可分为秋播和春播。播种量为1.35~1.50 t/hm2,条播种子间距5~10 cm。播后覆土,厚度为1~2 cm。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板结,可以对种植地采取地膜覆盖的措施,或者用草进行覆盖。待种子发芽出土后,即可将地膜或草等覆盖物揭去。实生幼苗长到6~7 cm时进行间苗,剔除密挤苗、病虫苗、弱小苗,在缺苗处及时补苗。幼苗长到10 cm时定苗,选优去劣,确保苗齐苗壮。留苗量根据育苗目标确定,培养一年生速成苗留21.0万~22.5万株/hm2,培养二年生成苗留13.5万~15.0万株/hm2。苗期管理上,要注意防治蚜虫、介壳虫等虫害,确保肥料充足,防止田间积水[4]。

1.2 嫁接苗繁育

接穗母株要求为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检疫病虫害的健壮树,然后选树冠上、中部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一年生半木质化中庸枝作为接穗。剪下后立即去除叶片,留下叶柄,及时将接穗枝条打成小捆系上品种标签,用湿沙布包好待用。如果接穗不能随采随接,或当天不能用完,应将接穗枝条基部向下,竖立在盛有浅水的容器中,置阴凉处保存。有条件的在地窖中用湿沙贮藏,更保险。一般以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为嫁接适期。细砧嫁接时选用切接法,在穗条选择上,要求穗条粗细与砧木相当,并带有饱满的芽眼,且芽眼数量以1~2个为宜;选取穗条后,在砧木上进行切接,切接位置以砧木离地面10 cm左右为宜,将接穗与砧木的切面紧贴,对准一边的形成层,用塑料薄膜连芽眼全封闭包扎,以利保湿。大砧嫁接时选用劈接法或带木质部的嵌接法,要求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要对齐,至少要保证有一边是对齐的,接穗与砧木的其他切削及缚扎方法可按照切接法进行。嫁接后3~4周,可对嫁接苗的成活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嫁接苗未成活,则要及时进行补接。对于已抽芽的嫁接苗,要切破薄膜,迅速将其砧芽去除;待嫁接苗长至约50 cm高时,为了促生侧枝,可以进行摘心,同时选择3~4条分布均匀的侧枝为主枝即可。嫁接苗出圃标准:嫁接时间满1年,嫁接苗高超过1 m,嫁接部位5 cm以上位置的干径超过1.0 cm。出圃时,嫁接苗按照50株或100株一捆,或根据用户要求的数量进行包装。每包装单位系上标签,标明品种、数量、等级。苗木整理好后,用5 %菌毒清水剂100倍液消毒,严防病菌传播[4]。

2 选地建园

建园时,要根据青梅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优先考虑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表土疏松、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5],如果在山坡地建园,则要注意坡度和坡向问题,一般坡度不宜超过25°,坡向最好选择正南、西南或东南方向。如果建园地的土壤条件不符合要求,最好对其土壤进行改良。由于青梅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因此需要配置授粉树。为了确保梅树授粉良好、坐果率高,实现丰产优质的目的,在配置授粉树时,要选择与主栽品种亲和力高、花粉量大、花期相同或稍早的授粉树。在配置比例上,一般按照主栽品种占80%~90%,授粉树占10%~20%的比例。梅树栽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或早春化冻后,首先挖好规格为60 cm×60 cm×80 cm定植穴,其次是施足基肥,施肥种类为绿肥(杂草堆肥)、过磷酸钙、豆饼肥,施用量分别为20~50、1.0~1.5、0.5 kg/穴,如果是过酸性土壤,需要施石灰1.0~1.5 kg/穴;随后即可进行栽植,株行距控制在(2~3)m×4 m,栽植密度为840~1 245株/hm2,栽植深度以植穴压实后根颈与地面相平为宜;最后灌足定根水,并盖上稻草,为了固定苗木,防止倒伏,要在主干旁立竿扶缚。

3 整形修剪

梅树整形从幼龄期开始进行,可以整成自然开心形。为了促生侧枝,在苗高约60 cm时,可对梅树进行剪顶定干。在主枝选留上,最好选择分布均匀、生长健壮、分生角度约为60°的枝条,数量以3~4条为宜;翌年主枝上又可生出骨干枝,一般每条主枝抽出的2条分枝即为骨干枝。梅树修剪一般按照季节不同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主要采用长放疏枝的修剪方式,以培养中果枝、短果枝为主,中果枝长10~20 cm,短果枝长5~10 cm。冬季修剪的适宜时间为开花前,修剪方法主要是疏剪,即要将干枯枝、密生枝、病虫枝剪除。中、短枝最好不要进行修剪,因为这些枝条结果最好,如果过密可以适当修剪。冬末春初,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应将不定芽抽出的嫩梢徒长枝抹除。夏季修剪的适宜时间为发芽后,如果是在生长旺期修剪,则主要将密生枝、徒长枝或交叉枝剪除;如果是在采果后修剪,为了促使枝条尽早充实、尽早形成花芽,可以对当年长枝进行短截或摘心[6]。

4 土肥水管理

梅树定植后的1~2年内,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养分,可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进行间作,如花生、黄豆、绿豆等;9―11月,在梅树进入落叶期休眠时,对其进行扩穴改土,即沿梅树原来的定植穴四周向外扩穴,然后填入花生、绿豆茎杆等绿肥作为改土材料;注意做好梅园除草工作,可以采用化学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为保护梅树根系,幼年梅园应进行树盘覆盖,成年梅园要注意松土、培土护根。在梅园肥分管理上,以施有机肥为主,如已经堆沤腐熟的粪肥等,再合理搭配适量的化肥,根据不同树龄的需肥特点调控施肥种类、数量、时间以及次数;幼年树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肥料可选用尿素、复合肥、粪肥,一般年施用量分别为0.2~0.6、0.5~1.0、20~50 kg/株,秋冬季节(10―11月)施1次基肥,可结合深翻扩穴同时进行,春、夏季节可每月施1次肥,秋季前后每2个月施1次肥;结果树施肥,一般施尿素0.5 kg/株、钾肥0.7 kg/株、菜籽饼1 kg/株。以速效肥为主。生长旺盛的梅树可少施或不施氮肥。但对树势弱、结果多的梅树,可在4月中旬追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1次,可根施或叶面追肥。在青梅水分管理上要特别严格,因为青梅既怕干旱又不耐水浸,故秋冬干旱时,为避免梅树提早落叶,要加强灌溉覆盖;春、夏季节尤其是雨季,为避免梅园积水而烂根,要提前做好挖沟工作,以便及时排除积水[6]。

5 花果管理

为了减轻青梅大小年现象,在其进入盛果期后,应合理控制大年结果量。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宜合理进行疏花疏果,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直接疏去过密果、病虫果;对于过密过弱的结果枝也可直接疏除,注意培养结果枝、预备枝和营养生长枝,合理控制它们的比例,以各占1/3为佳;在短果枝和中果枝上留果,分别保留1~2个果和3~4个果。每次采果前后都要进行追肥,并且要做到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用量充足[5]。

6 病虫害防治

青梅病虫害主要包括梅炭疽病、梅缩叶病、梅黑星病、蚜虫、介壳虫、叶蝉等[7]。防治果梅炭疽病,可在秋末时节喷施2~3 °Bé的石硫合剂;或在果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咪鲜胺1 000倍液,每隔15 d交替用药1次。防治梅缩叶病,可在夏末秋初落叶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梅黑星病,可在展叶后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15 d交替用药1次。防治蚜虫,可在梅树芽萌动期,喷施矿物油乳剂或3~5 °Bé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苦参碱、氟啶虫胺腈或吡蚜酮、24%万灵液剂1 500倍液等交替使用,间隔10 d喷1次,或用黄板诱杀,保护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蜂等。防治介壳虫,要刮除越冬成虫,注意保护天敌;在梅树芽萌动期喷施5 °Bé石硫合剂或矿物油乳剂;也可选用噻嗪酮(扑虱灵)、螺虫乙酯等药剂。防治叶蝉,可用80%敌敌畏乳剂1 500倍液,或25%速效扑虱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杀。

7 分期采收

青梅成熟期,应实行分期采果,做到先成熟先采收。一般分2~3批采收,以逐步减轻树体负担,防止水分失调;同时要小心采摘,以防止梅枝折断和果品擦伤。

8 参考文献

[1] 褚孟源.中国果树志.梅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汪树人,叶立斌,方有根.青梅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2(3):21.

[3] 沈森波.青梅高产栽培整形修剪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6(5):55-56.

[4] 陈燕峰.诏安青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5(3):43-45.

[5] 李明祥.青梅栽培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10):166.

[6] 谢清传,凌宏昌,陈玉远,等.青梅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4(11):34-35.

[7] 戚佩坤.广东果树病害真菌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下一篇: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