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看大千酒客冯卫东

时间:2022-06-29 09:12:21

冯卫东在红酒圈里人称东哥。“酒遍东西”除了做葡萄酒买卖以外,还向葡萄酒业界提供咨询和策划服务,更是冯卫东收藏美酒、广结良朋酒友的平台。

不知道有谁能像他一样,在自己专长的领域走到巅峰时,突然抽身进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然后再次飞龙在天,而且还是采用了“和平崛起”的方式。冯卫东自己却说:“也许别人觉得这样很难,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我是一个随性的人,想做就去做了。而且这对我来说也不算是转行,只是一个轻轻的转身。”

一头扎入红酒世界

冯卫东的“转身”源于十多年前与葡萄酒的一次邂逅。他的朋友、葡萄酒玩家胡汝科从澳门带给他一支珍藏版的西班牙酒王一维加西西利亚(Vega-Sicilla)的特别珍藏版“Unico”。彼时的冯卫东喜欢喝干邑白兰地和威士忌这些烈酒,因此对葡萄酒没放在心上,把酒放在了酒柜上。直到2000年前后的一次摄影圈朋友聚会,他开了那支酒一浑厚浓郁的酒香迅速地占领了屋子的每个角落一这个对葡萄酒本来从无认识的人,第一次就无意中喝到了顶尖的葡萄酒,他当时就说道:“我的下半生会与红酒结缘。”结果预言成真。

恋旧的冯卫东至今都把那瓶维加西西利亚的“Unico”形容为自己的初恋,他还把酒瓶的图片拍摄下来,印在自己名片的背面,这样每天都可以看到“初恋情人”。

而“月老”胡汝科的牵红线之举不只此次,后来他赠送了一本类似百科全书的葡萄酒入门读物给冯卫东,让冯卫东开始走进葡萄酒的门槛。学习葡萄酒都是从辨认酒标开始,因为每支酒上都有酒标,就好像酒的身份证一样,标有葡萄品种、葡萄酒名称、收成年份、等级、产区、酒庄名字及国家名字等。冯卫东看得懂英文酒标,但遇到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时就傻了眼。怎么办?只好乖乖地拿起书本学习,不懂的就死记硬背。这本书不知道被冯卫东翻阅了多少遍,几乎每一页都认真做了笔记,等把书翻得破旧无比时,书上的知识也进入了冯卫东的脑袋。他可以记得每一种酒名、成分、产地等。我惊讶于这位63岁老人的超凡记忆力,他却轻松说,主要是因为有兴趣,其次是要把握不同国家对酒标有什么法律规范。

学习之余,更重要的就是鼻嗅舌尝的实践品酒。后来附近地区的酒已经无法满足他,冯卫东便跑到葡萄酒藏量更丰富的港澳地区去买酒,碰巧又在何鸿的酒窖里寻回了初恋情人Vega―Sicilla的“Unico”特别珍藏版,而且还有3瓶之多,冯卫东在狂喜之下将3瓶都收入囊中。

为红酒安家

2003年,法国波尔多左岸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首次邀请中国人到酒庄参观,冯卫东作为外事摄影师也随团加入了旅程。在参观酒庄的过程中,他发现木桐酒庄的照片都是白天拍的,绝少夜景图片。于是他在一个傍晚扛着自己的照相机来到酒庄外面,拍下了酒庄在刚入夜时的静谧美景。庄主女爵对照片大加赞赏,希望冯卫东能把底片留给酒庄,冯卫东则“狮子大开口”,希望能换来十二瓶49年的木桐,被女爵以酒庄存货不多为由拒绝了。后来冯卫东在酒庄逗留时,体验了庄园的葡萄收割和榨汁工作。所以今天他喝到的2003年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也有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一次木桐堡之旅给了冯卫东莫大的启发:“我敬佩这些法国顶级酒庄的酿酒人,他们都很执着,倾尽自己的精力去生产最好的葡萄酒,而不是最赚钱的葡萄酒。”冯卫东至今对抱着这样的价值观做葡萄酒的人心存敬意。他在波尔多认识到的另一个小酒庄,庄主是位老太太,酒庄年产量只有40000瓶,只够供给附近地区,但老太太却对从种植到酿造的每个步骤都要求严谨,必须要遵循最传统的方法来生产葡萄酒。冯卫东在参观了酒庄以后就和庄主成为了朋友,至今每次到法国去都要拜访酒庄,和老太太把酒言欢。

在葡萄酒界的生产者里,长期都存在着两种取向:前者以各个大型的葡萄酒生产巨头为主,以市场占有率和净利润为导向,大批量、工业化地生产迎合市场需要的葡萄酒:后者则以很多家族式手工产酒小作坊为代表,以贯彻家族的产酒理念为导向,产量不多但都在生产自己认为最好的酒。法国之旅结束后,冯卫东越来越欣赏后一种取向。他对藏酒的质量更为讲究,只挑好的、性价比高、有一定升值潜力的葡萄酒。但即使这样,收藏仍然越来越多,每天起床时脚都踢到酒瓶,于是建一个酒窖的想法就油然而生。他连费用是多少都还不知道,就下定了决心要行动。

那时国内还没有建造私人酒窖的先例,资料也无从查找,只能一点点地琢磨。葡萄酒喜寒,他就靠空调来保持衡温:需要一定的湿度,苦苦思索后,他终于弄了个土办法:用美容喷雾加湿机来定期加湿:葡萄酒怕光,就尽量找一楼或者负一层做酒库,加上大量的窗帘和帷幔来遮挡光线。等把这三点都搞定了一座具有广东特色的酒库也算是正式成形。

“建酒窖本身并不很昂贵。很多人一听说我拥有两座酒库和一座酒窖,就觉得这是件奢侈的事,但其实佳期酒窖的造价只用了2万多,在顺德的酒窖也只用了10万左右,这已经让我的上万支酒都安了家,而且还有多余空间让我随意收酒,”相比于钱,冯卫东认为自已投入的心思要更多。酒库从设计风格到设计细节,甚至每一件摆设、一张书签,都是他亲自选出的,“为爱人造一个家,你会觉得过程是享受,不是浪费。”

随性收藏随心品尝

酒客让冯卫东多了一个以酒会友的地方。“不同的人建酒窖有不同的心态,有的人为了一种满足感,一种拥有自己心头好的成就;有人当作是一个银行因为现在葡萄酒的价值不断增长中,藏酒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我则是既藏又玩。”抱着这种心态,冯卫东对于收藏葡萄酒没有特定的喜好。他的藏酒或许不是最多或者最昂贵的,但收藏面却最广。不仅遍布法国、西班牙、智利,连不为普通人所熟知的匈牙利和奥地利葡萄酒他都一样钟爱。有了酒窖的支持,“酒遍东西”的发展更快了,咨询、策划、销售等业务都迅速发展。“我很幸运,先是玩自己最喜欢的摄影,现在又玩最喜欢的葡萄酒,而且玩着玩着都赚到了钱,你说开心不开心?”

在葡萄酒的产酒国,喝酒是一件随意的事情,人们在吃饭、聚会、休憩时,都少不了葡萄酒,甚至也不需要专业的杯子和冰桶等侍酒用具,就可以享受葡萄酒。冯卫东也致力于增加葡萄酒的生活属性,带着朋友们用心享受。为此他又开了“冯卫东雅厨”这间私房菜,设计一些很适合搭配葡萄酒的菜式,让食客对葡萄酒的认识更为深刻。

冯卫东表示,葡萄酒收藏投资本身是一种乐趣,因此千万不要把收藏看成像是在银行存了一笔钱,耿耿于怀。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你收藏了就一定能升值,只有收藏对了,它才能升值。大多数红葡萄酒都经不起常年存放,须在上市后10年内饮用。1949年出生的冯卫东曾珍藏着一瓶49年份的拉菲,这对他来说本来有着特别的意义,一般藏家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年份酒拿来拍卖的。但他的“酒遍东西”机构举办省内第一次葡萄酒拍卖会时,他就把这瓶49年份的拉菲拿出来拍卖,所得的88000元收入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至于自己的其他藏品,也经常以相宜的价格转让给酒道老友们。“收藏红酒不能急功近利,像买股票一样,涨了一点就抛掉。因为有些酒成熟期来得比较晚,存放到一定时间后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像1983年的拉菲,要存放35年左右才能达到它最成熟、最醇美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投资收藏会亏?“那要看你怎么定义这个‘亏’字,”卫东说,“从纯投资的角度来讲,价格上涨率低于定期储蓄利息,那肯定是亏了。但我是一个享受葡萄酒的人,万一它的升值前景不理想,我就把它喝掉,不也是享受了它的美妙吗?何亏之有?”冯卫东的下一步想推广红酒文化。目前,他正策划一本关于美食搭配葡萄酒的书,能够把美食、旅游、美酒、摄影这些美好的事物结合起来的他,难怪玩得不亦乐乎。

上一篇:背包侠格伦马丁/在背上装上一辆小型跑车 下一篇:一张没有答案的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