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神秀芦芽山

时间:2022-06-29 07:28:46

金灿灿的云海把你托起来,

绿茫茫的林海把你围起来,

古今的壮观装在你的胸怀,

山水的情缘就是你的风采,

芦芽穿天外,

白云绕山崖。

我登上那高高的太子殿,

激情多豪迈。

飞瀑挂山涧,

香飘看花台,

我走进无边的绿色海,

生命多自在。

芦芽山啊芦芽山,

古今的壮观装在你的胸怀,

乘着飞翔的梦幻。

芦芽山啊芦芽山,

山水的情缘就是你的风采,

那幸福的花儿开,

千秋万代。

……

芦芽山,藏身于晋西北的莽莽山林之间,犹如深闺中的清纯少女,天生丽质,美妙动人,却鲜有人问津。

“五百里奇秀”的芦芽山风景区,位于三晋腹地,地跨宁武、神池、五寨、岢岚、静乐五县和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三大山脉,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是“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芦芽山风景区原始神奇、灵秀古奥、奇冠华北、秀甲三晋。它包罗万象,兼有峨嵋山之秀,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它绿透天地,83万亩原始次生林将500里山川铺染成一片绿色;它奇谜万古,冰洞之谜、栈道之谜、悬棺之谜、天池之谜、生态之谜,扑朔迷离,神奇迷幻。芦芽山风景区“占天下之无限风光,凝自然之全部精华;”展博大之胸怀,迎四海之宾朋。

情人谷

含情脉脉的情人谷,全长10华里。谷中幽峡曲径、绿树红花、清水流潭、小桥飞瀑,一切景物都以情人命名,路是情人路、屋是情人屋、泉是情人泉、溪是情人溪、瀑是情人瀑、潭是情人潭,整条山谷都弥漫着悱恻缠绵、优雅浪漫的醉人情调。山谷由许多“S”形组成,每个“S”形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谷内时宽时窄、曲曲弯弯、山花烂漫、彼谢此开。一条清溪自谷掌流出,飞珠溅玉、叮咚有声,沿路凿出许多石潭,有玉女潭、红豆潭、相思潭、连心潭、合璧潭、开心潭等。一座硕大的花岗岩被水冲洗的光滑有趣,形象怪异,相传这是仙女衣服沐浴,将不该露的地方显露出来,人称“情巢”。

这里的水奇特而灵秀。在峡谷深处,一股泉水由悬崖上破石而出,如绢如练,腾空而至。水落石上,玉珠四溅,水雾氤氲,一条白瀑蔚然天成。瀑布在石上凿出一个大石潭,潭水清洌,幽深醉心;水从石潭溢出顺谷而下,随势而弯,时急时缓;水声如鸣玉环,应和着两岸鸟鸣,成一曲天籁,伴奏溪水涓涓不息。溪流一路以石为底,不见一粒泥沙,石缝中的水草探出头来,随流而舞,浑然一位翘首盼郎归的妙龄少女。最令人叫绝的是,在坡缓处,水流抚石而过,不兴一丝涟漪,竟如少女的那汪秋水一样深情;近看,也难看出水的流动,石头如璧似玉,细润光滑;流水轻柔曼妙,如情人耳语,沁过心底。水流时而隐没于草木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犹如嬉戏打闹的情侣;时而悬石下,形成无数小巧玲珑的瀑布,隽永灵秀;几乎每个瀑布下都有一个水潭,水潭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登高顺流望去,就像月宫仙子散落人间的绿色珍珠,被溪流串起来,隐现在山谷的草木间,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置身于此情此景中,人也如水草一般,随流而行,陶醉于溪水间。溪流的两岸,杂草丛生,翠绿掩映。四季长青的松柏、娇艳多姿的桃树杏树、风骨傲然的白杨云杉,漫生其间,层层叠叠,绿衬红映,妙趣横生;更有独居险峰的松柏,傲视众生,尽领,全然不畏高处之寒。

溪流是山谷的情人,而桥是溪流的情人。每到春夏,那山谷的碧涛中,鸟鸣翠枝,兔窜石崖,更有那盛开的鲜花,轻曳曼舞,如锦似绣,树木草丛中,有一石径可拾级而上,弯弯曲曲,或探入树丛中,或陡立于悬崖上,或从溪流中逶迤而过,或挤入怪石中,迂回曲折,移步换景,冉冉生情,情景交融;更加奇妙的是在翠绿掩映的石径上,时有亭榭桥梯点映其间;绿涛起伏中,亭如大鹏展翅,飞临松上,时隐时现,跃然林间;桥如带如环系佩于溪流之上,溪流因此而妙然成趣,相映成画。在这里,几乎三五步就会有一座桥,有大理石铺就的白玉石栏桥,有石块砌成的弓桥,横呈溪上,如饮间长虹,还有铁索添趣,木板卧清波……这些桥异中求同,小巧灵秀,与山谷相映成趣,让人忘情于景,脱尘于俗。由于峡谷曲折逶迤,草木掩映,高低起伏,怪石嶙峋,整个山谷犹如一条天然的玉带,一步一景,让人不能一眼望尽,余味无穷。

在情人谷的入口处,有两棵并肩携手的松树,相依相伴,如情侣而立,海枯石烂,千年厮守。这里的许多石头、路形,都呈“心”状,情景交融,让游人时时刻刻置身于丝丝情思中,绵绵爱意里。然而山谷中的水、树、石桥、亭,灵秀脱俗,正如茫茫人海中的情侣间,那种清纯质朴,不受任何世俗所染的情感一样,独秀于众生之中。

汾河源头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三晋母亲河――汾河,就发源于此。“管涔山 (管涔山的主峰即芦芽山,汾河发源地 )重埠修岩,泉水导源南麓之下,稚水流。又西南夹岸连山,联峰接势,与左、右温溪合,声流异注 ......成为巨流。 ”

快步穿过汾河源广场,站在横跨碧波之上的九龙坝上,只见大坝截出了北高南低的两处湖塘。坝体下,九个龙头向南湖塘喷珠泻翠,溅起的浪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闪闪。形似鲤鱼的北湖塘,水碧绿澄澈,卵石直视无碍,历历可数。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水飘柔的如同一幅打着细皱的精美绝伦的绿色霓裳,她是那么雅洁,那么灵秀,那么清绝,那么娴静。让自己在伟岸的楼子山身边柔顺缱绻地流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沿着青松翠柏掩映,垂柳依依飘拂的曲曲石径,来到了汾源出水口前。四周翠峰叠嶂,那种清纯,那种绿色的幽香,让人感觉到无尽的幽深与空灵。桥下便是那未遭人类琢饰的汾源之水,宽仅米半,深只数寸,但极清冽,凉彻肌骨,不禁掬捧在手,一饮而尽。汾河、清涟河、岚骑河都源于此。汾源阁前有一丈余见方的池子,

水极绿 ,让人顿生凉意甚至不敢多看,怕被这绿吸了进去;池底饰以绿色、淡黄色的光彩熠熠的石头,若漂亮的盆景。再稍前是一个几亩见方的大水塘。塘内水如碧玉,如绸似锦,任是那冶艳的西湖。在这一点上,怕也自惭形秽了。一蹲汉白玉龙口正在向静静的湖塘“喷珠屑玉水澜翻”,开始了“薄一溪灌千里”的行程。一阵微风悠然而来,吹皱了静静的湖面,那粼粼的波纹,摧动蓝的、白的、红的,楼影、树影都微微颤动起来,仿佛之中,让人读到了,“水上杂树交阴,云垂烟接,自是水流潭涨,波襄转泛”的优美文字;让人看到了,气宇轩昂的汉武帝吟着:“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诗句,泛楼船于汾河之中;让人嗅到了,汾源人在端午节用汾源水煮太阳升起前采摘的艾叶,洗身健体的药香……

快步挤进了汾源阁。水月观音身后是水母洞,洞中端坐着用汉白玉雕刻成的汾源水圣母像。虔诚地摇着辘轳,从水母娘娘前的深井里装上一壶圣水。捧着清凉的圣水,微闭双眼,轻呷一口,甘甜清冽,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这眼泉水被汾源人称为“灵沼泉”,号称“三晋第一泉”。她流淌在三晋大地上,哺育了五千年的三晋文明,成为了山西人心目中慈爱而博大的母亲河 !

向北前行,楼子山上一百零八石阶直通霄汉,雷鸣佛刹金碧辉煌,魁星高阁挺立山巅。雷鸣寺规模宏大巍峨,庙宇依山而筑,殿堂栉次鳞比,四周古柏掩映,寺内朱檐金顶,琉璃布瓦,雕梁画栋,紫檀木刻。一幅幅壁画悬塑巧夺天工,一块块古纂石刻细腻猷劲,加之无数亭、台、楼、阁、树、廊、门、洞合理布局,相映生辉。雷鸣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曾是晋西北著名的古刹。传说汾水出处,山如空瓮,地下暗河波涛澎湃,侧耳听时隐隐如雷鸣,寺院因此得名。聆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拾级而上,登临雷鸣寺,但见两侧山峰,青翠尽染。极目远眺,汾河水蜿蜒南去,思绪也随之流淌。

芦芽山

乘车绕着盘山公路爬行。车越往高处走,林木越密,绿越浓。这里是华北落叶松分布最

为集中,长势最好的地方。在厚软的腐叶上行走,如同踩在软缎被上一样舒适。只见茫茫林海,万木葱茏,松风飒飒,像喁喁低语,似万种柔情,弥漫林间。阳光透过齐刷刷的树身斜

射下来,照在高大笔挺的树林下一枝枝旱地荷花上。虽然已经过了旱地荷花盛开的季节,但旱地荷花叶子上绿的味道,绿的如此醇厚,如此晶莹剔透,如此妩媚动人;细细地品味那淡雅与清香,会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骄傲。

穿过落叶松林,面前展现的是一片非常辽阔的绿色原野――马仑草甸。那一望无垠、草地茵茵如丝绒的草甸上,成群的马儿在草地上悠哉悠哉地颠荡着。舒缓的草坡上,不时突现出一棵伞状的孤树,风姿绰约,独树一帜,成为草甸上耀目的亮点。远处,不时飘来一团团飞云流雾,把草甸周围大片的落叶松林遮挡得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马仑草甸与“三晋第一崇峰”芦芽山主峰遥遥相对,站在草甸边缘,远眺对面的芦芽山峰,光秃秃的岩石如冰林一般,兀兀而立在它身旁的苍峰翠谷上,犹如刚出水破苞芦笋的嫩芽,又像一朵洁白无瑕,一尘不染,洗尽铅华的花瓣,令人赞叹不已。

从马仑草甸通往芦芽山主峰的是一条“V”字形羊肠小道。石径难行,难于上青天。在山路上,游人时而弯着腰走,时而贴着崖侧行,时而匍匐着爬,喘着如牛的粗气,看着一个个狼狈的神态,不禁哑然。累了,倚石小憩,冥想着人生的真谛,怀揣着山河万物,一切疲劳须臾间消失;渴了,喝一口凉茶,滋润着心灵漫步,在不经意间感悟自然的魅力,在无所求中获得了力量。“人生无憾事,适意心自闲”,用欣赏的心态,欣赏“齐长城盘卧山岭,苍松绿染群山,古栗荫遮乡路,群群竞相争秀”的仙境风姿,将一片片齐根横切的断壁,一处处鬼斧神工的怪石,一条条蜿蜒的巨壑,定格在每个人脑海中。

芦芽山三面绝壁,鬼斧神劈,倚天拔地,峭立于天地之间;山脚下,松林环山而生,密密匝匝,良草珍禽,衍生其间。楼梯间坡陡如登天,取名“好汉坡”。爬上好汉坡,树木突然稀少,天也阔朗起来,无数巨石浑然天成,横躺竖卧,无拘无束,散乱于山间。岩顶襞绉毗连成槽,无峰不石,无石不奇,形态逼真:“双蟾望月”石、“大鹏听经”石、 “八仙过海”石、“鲨鱼含珠”石、“护林老人”石……一块块栩栩如生。大石丛中,有一巨石垒起的石洞,幽深曲折,内供神佛,香火点点,如入仙境,由此得名仙人洞。站在海拔 2700多米高峰上,张开双臂,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如甘露,润过唇,清过咽,利过喉,沁入肺腑,浸入心脾,身心的各个周天交感于头脑,涤去了无尽的心急与焦灼,变得无比的清醒,“风飘飘而吹衣,登东皋以舒啸”。

悬崖峭壁,倚天垂地,如凿如劈,令人生畏。在石林间迂回曲折,佛庙点闪,路过一线天,穿过束身崖,依壁登梯,便到了芦芽山顶。峰顶状如蘑菇,一柱擎天的佛顶是芦芽山的主峰,太子殿宛如僧人庄严周正的毗卢冠,又好似层层叠起的圣洁莲台,矗立在三块成“品”字形巨石上。从南天门到太子殿,中间隔一条七八米宽的万丈深壑,两边悬崖如刀削斧劈似的。一架铁梯就搭在太子殿脚下,成为进入佛顶的唯一通道。听着游客在太子殿上燃放鞭炮,震耳的鞭炮声在空谷中轰鸣,感觉对面的佛顶在摇晃似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穿过仅容一人通过,用木板夹在石缝中的甬道,颤巍巍,双眼盯着铁梯,手脚并用地爬到太子殿前。长吁一口气,举目四望,云雾缭绕,群峰环抱叠嶂,苍凉起伏,远处马营海如镜映月,脚下的汾河水,如带绕谷,松涛拍空,汹涌起伏。庙顶飘扬着鲜艳的旗帜随风拂曳。太子殿内:一佛像,一僧人,一香案,一蒲垫。释迦牟尼佛慈眉善目、泰然处之,周身散发出祥和的光芒,普照南来北往的游客,一路平安吉祥。香烟袅袅,感觉如沐佛露。

转身俯瞰空谷幽深,仿佛万籁肃静。瞬间有如脱离尘世般的光洁。而一副门联:“霞慈雨于中回,性法雨于边方。”更增加了它的灵韵。

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隐藏于海拔 2300米的芦芽山深处,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洞外丛林密生,草绿花艳。洞口一丈见方,隐于草木丛中,由此沿冰梯而筑,便得一个冰的世界。洞顶、洞壁、洞梯,冰结而成,浑然如玉,清凉幽爽。沿洞纵深百米,一根粗壮的冰柱拔地而起,临风壁立,直擎洞顶;冰柱通体光洁,滋润晶莹。转柱而过,洞一下子宽敞起来,一座能容纳百人的冰厅跃然眼前。只见:四面冰凝成壁,玉挂间立;其中千冰万样,如兽如鸟,或越或伏,神斧鬼劈,琳琅满目。正面是一天然冰瀑,数十米一泄而下,凝流结玉,撼然而无声,磅礴而未动,气势夺魄,质清玉洁。仰望洞顶,穹窿高阔,千笋万锥,如刀似剑,横流倒挂,密布丛生,晶莹剔透。冰线织成的图案,奇特而优美,疑是九天玄女巧手编织;时有水珠点滴,晶莹闪亮;凝神细听,滴水响鸣,洞幽心空,恍如仙境。环顾四周,冰柱、冰栈、冰窗、冰笋、冰花,还有几个小小的冰帘,点缀其间,妙然添趣,使人疑心进入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又像闯进了嫦娥仙子的广寒仙境。

钻过仅一身之宽的冰甬道,小心翼翼地踏过冰栈道,在迎面厚厚的冰壁中,一朵圣洁的莲花宝座上,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冰观音,玲珑剔透;一只荷叶般贝壳上,站着一位姿态婀娜而端庄的冰维纳斯,披着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着身子,露出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冰肌玉肤。置身这奇特的冰世界,看到了爱情与善良在这里相聚,让人如何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冰栈,迂回于洞中,不能知其边际,洞出洞入,柱转廊绕,神游玉中,清凉惬意,欲罢不能。洞内四季恒温,终年在零度以下。从洞中出来,环顾苍山翠林,聆听风吹鸟鸣,再想想洞中奇景,恍如一梦。

神秘的万年冰洞,深藏在青山翠谷之下,沉默了万年,期待了万年,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归隐修行,曾经奔涌的激情,被时间之手雕塑,支离破碎,千奇百怪;万年的雕塑,万年的锤炼,已幻化成美丽的女神,安详静卧,演绎着新的神话。

上一篇:影响我们旅游观的十大人物 下一篇:九塞之首 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