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地方立法条例主要条款解读(下)

时间:2022-06-29 06:32:52

《食品安全法》地方立法条例主要条款解读(下)

【现象】人大代表暗访发现:有些超市过期食品隔天才销毁;有些企业将过期或回收食品作为饲料出售,但缺乏对买方最终用途的跟踪回访等。还有爆料称,有些商家将过期食品更改日期后继续上架销售,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过期食品的处理,是当前食品安全链条上的一大薄弱环节。

【条款】《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虚假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回收食品进行登记。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陈列出售,并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对过期食品予以销毁,并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解读】上海市质监局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基础上,目前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上海市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食品回收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明确,如不得将回收的食品再作为原料生产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做好销毁记录,内容包括销毁的品种、批号和数量、销毁的原因、销毁的方式、执行责任人等,销毁过程应留有影像资料及销毁记录。

【现象】“地沟油”让人们防不胜防,为了赚取更加多的利润,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生产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检察人员在执法检查中还发现,部分生产企业将废弃油脂重新加工,或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回炉再造,给市民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条款】《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和下列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加工制作的;以有毒有害动植物为原料的;以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制作的;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为原料的。

【解读】从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在相关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基础上,对本市以往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发现的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或者危害的食品,作了明文禁止,这也是地方立法的一大创设制度。同时,经过各监管部门的广泛调查研究,本市对餐厨废弃油脂的比较完整的监管方案及具体处理办法已形成,目前正在征求市民的意见。

【现象】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差,没有严格的制作流程,也没有检验设备和人员,更没有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小作坊经营者大多注重短期效益,恶意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危害消费者健康。

【条款】《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本市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行品种目录管理;品种目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编制,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还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且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解读】上海市质监局已制订《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许生产证发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首批食品品种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首批允许的小作坊食品目录肉制品为白切羊肉,豆制品为板块豆腐。

【现象】散落街巷“打游击”的食品摊贩,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摊贩聚集所带来的嘈杂混乱、交通占道,令附近居民饱受困扰;另一方面,部分市民也确实有此需求,希望能吃到“物美价廉”的小吃。对摊贩的治理是堵还是疏?

【条款】《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并制定相关鼓励措施,引导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区、县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划定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划定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不得影响市容、交通、安全。

《办法》还规定,摊位与开放式厕所、倒粪池、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场(站)等污染源直线距离在25米以上;禁止食品摊贩在距离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100米范围内设摊经营等。

【解读】食品摊贩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国家层面尚是立法空白,亟需规范。对食品摊贩的监管制度,也是本次立法的一个难点,立法者强调以人为本,广征民意后,最终确立了疏堵结合的管理原则。

此外,上海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以及流动摊贩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和监管。对摊贩的“疏导”管理,工商、食药监等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具体监管方案。

上一篇:纽约餐馆的安全评级 下一篇:举报热线:96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