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29 04:34:06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2-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言文学应用能力以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也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一到九年级的对语文的接触、学习,积累了一定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按理说,高中生学习起语文来应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学”劲十足才对,但调查结果显示,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欠佳,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呈现疲态,学生对高中语文课堂,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主要表现有:

(一)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缺乏深度

语文以它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诸多特点奠定了它在中学各学科中不容忽视的的地位和作用。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成了学校每周课时最多,备课、查试卷、改作文工作量最重,工作最忙、工作压力最大的教师,如果再加上当班主任,那就更辛苦了。这样,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很容易走向了急功近利,。也就是考试要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试的范围有多大、篇目有多少,语文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久而久之,导致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流于形式化,只是依照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地讲讲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分析段落层次、归纳写作特点等,对文本往往缺乏更深层次的研读和理解。

(二)枯燥无味,课堂缺少气氛

众所周知,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被定为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迫于升学的压力,高中语文课堂围着应试教育转,语文教学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教师板着脸孔,我讲你听,并用大量的习题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少根据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水平的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堂几乎成了一滩死水,缺少生机与活力,枯燥无味,缺少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三)知识传授不系统,学生很难提高语文能力

虽然2001年颁布的新课标中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不否定系统和完整的语文知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练好语文基本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重要保证。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急忽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只会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成为空中楼阁。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殚精竭虑,“吃”透文本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花大精力“吃透”文本,要反复分析、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挖掘出文本的深层信息,并选取最佳教学方法,做到殚精竭虑,“吃”透文本。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生字生词的读音、意义、不了解选材、布局、语言有何特色,不了解重点语段、重点词句有哪些,等等,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因此,在教授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自己要先通读文本几遍,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查词典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做好标记,写入教案。 对于文本涉及的重要作家,教师一定要花足时间讲解作者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以后学到同一作家作品时,就会自然地和该作家的生平联系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文本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教师也一定要“吃”透。“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只有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教案,才能备好课。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凸现出来。

(二)幽它一默,调节课堂气氛

教师健康的幽默能够创造出教学的幽默情趣,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师生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言,严肃使人紧张,幽默令人愉快,愉快的笑会带来松弛。紧张与松弛有机交替,使学生的神经调节合理,心态能较长时间保持正常,从而有利于发挥大脑的潜力,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

比如我给学生讲解高中经常考到的成语“首当其冲”时,先据字面意思,顾名思义,有意错误地解释为:“首当其冲,是为首的要带头冲锋的意思”。知道该词意思的同学哈哈大笑,不知词义的同学被老师的解释和同学的笑声吸引住了,渴求正确的解释。于是我便提醒学生,解释这类词语不能望文生义,“首”是“首先”,“当”是“承当,受到”,“冲”是“要冲、交通要道”。首先受到攻击或承当灾难,一般作谓语。除被人误解意思外,还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这种“有意错误”的幽默,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更加强了学生对“首当其冲”这一成语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大大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效。

(三)抛砖引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书要读“活”,学贵于“用”,只有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非得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不可。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得抛砖引玉,拓展学生知识面。例如:我在教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说:“古代不少文人对明月情有独钟,除了本词写到明月之外,还有如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同学们头脑中存有多少有关‘明月’的佳句呢?”

通过我这样抛砖引玉,马上就有了学生积极的回答:“李白《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因势利导,进一步要求他们能够一一背诵。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把精力放在了对知识的搜集、整理中。只要语文教师留给他们一定的课堂时间,并支持他们互通有无,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学生的知识面就能得到很大的拓展。

(四)追本溯源,打造学生知识链

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教过的知识没过多久学生就给忘了,难道学生的记忆力真的这么差?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和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没有打造好学生的知识链有关。学生如果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一个系统,机械地记住一些零碎的、一盘散沙的知识,时间一长,就一定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帮助学生打造好知识链,而追本溯源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比如在教粤教版语文选修2中《黄州快哉亭记》一文时,让学生回答完学过的“记”有哪些文章后,再追本溯源,让学生回答“记”的文体特点。学生不懂之处或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再由教师解答。

又如我在组织复习小说这种文学类体裁时,我不是马上就按高考考纲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因为那样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学生纵然当时听懂了,过不了多久,又会把知识还给老师。因此,在开始复习时,我不先说高考要考什么,而是先问学生“什么是小说?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定义”,“小说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结果很多学生傻眼了--没想到老师这样追本溯源,凭他们头脑中原有的小说三要素这一点点知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包括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得皱紧眉头,苦思冥想。最后,同学们纷纷查找资料,渐渐地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他们不得不承认,学习知识来不得半点浅尝辄止,只有打造好知识链,才能真正告别遗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只有做好以上几点,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实实在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2002年12月27日。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3月31日颁发。

[3]潘耀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学苑教育》2010年第6期。

[4]刘福根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作者简介】锋,男,1977 年 7 月生,广东省普宁市梅峰中学,语文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小学思品教学——让课堂回归生活 下一篇:沸腾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