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时间:2022-06-29 01:22:1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一段时间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但是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尽相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也存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面对客观实际采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了解差异,动态分层

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全方位考察,划分层次依据的参数。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智力基础好,测验成绩优秀且稳定,学习态度好,能自主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观察思维能力强,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及学习动机。B层次:智力基础居中,测验成绩中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方法上得过且过,双基不够扎实,有一定的自主意识。C层次:智力基础差,测验成绩低,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基础知识差,自信心及学习兴趣不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较差)三个层次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

其次,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6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

当然,分层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更不是格外地善待优生,歧视学困生,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了解分组意图,消除顾虑,对C层次学生多给予关心和爱护,有了进步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明确各自学习目标,积极上进。学生分组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层。同样,C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层,B层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层。分组分层后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采用的策略因人而宜,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科素养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分层备课,求同存异

目标分层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及班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域”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笔者以为,低层目标: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识记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中层目标:能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高层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在课堂上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师生都明确学什么和各层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和评价功能。例如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可以是记住质量永恒定律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中层目标是不仅要记住内容,还要说明其实质能进行一般的应用;高层目标还要达到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复杂、综合的应用。

目标分层既对老师,也对学生指明了方向,既导教也导学。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有密切关系,可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目标迈进,在各自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取得最佳效果。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要求C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几种金属(铁、锌、镁)的性质,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能够书写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B层次的学生掌握较多的金属与酸、盐、氧气反应的性质,能够用实验证明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较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A层次的学生除了掌握以上一些知识外,还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排出金属活动顺序,如用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通过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

三、因层施教,共同发展

一是课堂提问分层。课堂所提的问题有易有难,如果将容易的问题给层次较高的学生思考,他们会觉得过于轻松,有“吃不饱”的可能,反之,将有点难度的问题给C层学生,若是答不上来,会显得尴尬,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所以,选择提问对象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问题对回答者而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但又不能太难,让他无所适从。“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是最有利的,可以促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激发其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是课堂练习分层。学生知识层次不同,练习和作业不能“一刀切”,应精心编排设计分层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练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分层训练中,C层学生做基础题,练习时教师要多辅导,多鼓励,帮助他们掌握双基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B层学生继续完成提高题,A层次学生在完成提高题的同时,还要适当进行一些高难度综合性练习。

如学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时,可设计如下练习题:

1.维生素B2可以用于防治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和溢脂性皮炎,其主要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食物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l)维生素B2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B2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B2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

⑷维生素B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写过程);

2.锌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被人们誉为生命之花。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以葡萄糖酸锌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具有补锌功能。请默读产品说明后计算:成人保健每天需服用两支,可补锌多少毫克?

3.某市场销售的化肥硝酸铵,经检测知道其含氮量为34.3%,则该化肥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设其它成分不含氮元 素)

可以要求C层学生完成第1题,试做第2题;B层学生完成1、2题,试做第3题;A层学生完成2和3,鼓励B、C层学生冲刺高层次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受到必要的训练,在练习中体会探索与成功的喜悦,各层次学生都“吃得饱,吃得了”,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提高。

四、分层评价,增强信心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类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也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实践证明,针对班级学生的“和而不同”,教师进行“求同存异”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智得到了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共同成长。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有不少困惑,比如分层数学的课堂设计较为繁杂,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授课时间不易把握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分层教学将逐渐趋于完善,真正让教育的阳光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朱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13)

上一篇:给机会:儿童立场的实践视角 下一篇:主动学习 学会交流 落实新版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