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高密年画

时间:2022-06-29 01:12:10

x

年画是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愿的

>> 鲜为人知的事情 鲜为人知的苦闷 鲜为人知的变化 沈阳故宫:鲜为人知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家族背景 鲜为人知的体表健康奥秘 鲜为人知的中风先兆 鲜为人知的军事高参 白求恩鲜为人知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东北“辛德勒” 鲜为人知的杨明斋 鲜为人知的中日“兰花外交” 鲜为人知的罗盛教家书 鲜为人知的“土匪邮票” 鲜为人知的中日金融大战 鲜为人知的井冈黄埔生 鲜为人知的“香山事件” 鲜为人知的南昌公司 秦怡鲜为人知的艰辛家事 鲜为人知的西北联合大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鲜为人知的高密年画 鲜为人知的高密年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x

年画是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愿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作为中国独有的民俗艺术,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秦汉期间已出现(参见《中国美术史教程》《中国民间美术》)。近年陆续公开展示的南宋(金)时期木版画《四美图》《义勇武安王位》和《东方朔盗桃》等木版画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具备了木版年画的特点,可以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实物。

年画在宋代叫做“纸画”,到明代叫“画帖”,直至清代才被称为年画。年画中又分为手绘、半印半绘、木版套色、石版、胶版印刷及现代印刷品等,本文所讨论的年画只限于前三种。

提起年画,人们更多的联想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河北武强、山东潍县,很多人想不到“高密”,甚至根本不知高密生产精品年画。也许是潍县年画名气太大的缘故,以至于人们习惯性地把山东年画的荣誉一股脑地戴在潍县的头上。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兴盛于清代。王树村先生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中介绍高密年画:产地分布于李家庄、周家庄、城子村、姜庄、公婆庙、车前岭、十里堡等三十几个村庄,前后受到山东潍县、平度,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影响,特别发展了整张纸大小的“大挂画”。有半印半画及扑灰两种,扑灰画经过粉本、扑灰、敷彩、粉脸、描金等复杂工艺,以桃红及绿为主色,兼施金色,画面的主要部分还涂上明油,形成鲜艳夺目的效果。半印半画则用木版印出墨线,再以手工敷色。此外,也有全部木版套色水印的形式,印窗顶、窗旁、桌围、门神之类。

高密年画在绘画题材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种类:

一、神佛类。以文武财神、灶王像、天地神等为主,兼有各行业神祗、始祖等;

二、吉祥画。如麒麟送子、天仙送子等吉祥喜庆的题材,用以讨得新年好兆头,预示来年家兴业旺、添丁进口等;

三、戏曲故事类。包括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和传统故事典故等,如二十四孝、水浒、西游、红楼、西厢、包公、三国,以及本文介绍的“玉虎坠…绿牡丹传”等等;

四、人物画。以美人和胖小子为主题,如双美图、胖子娇娘、时装美女等,

五、山水花鸟(图1)。此种多取其画中美好喻意,如牡丹喻富贵,莲花喻多子,松鹤喻长寿,竹喻君子,山高水长,有的巧用谐音。另外还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年画。

六、家堂(图2)。即俗称的祖宗画。

高密年画种类繁多,但以扑灰和木版半印半绘为大宗。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在所出的稿上粉脸、勾勒、敷彩、描金,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扑灰年画乡土气息浓烈,正如高密当地流传的顺口溜表达的一样:

刷刷刷,一溜裁花。

大笔狂涂,描子勾拉。

细心粉脸,眉眼巧画。

待要好看,咸菜磕花。

高密艺人是写意高手,除了“细心粉脸,眉眼巧画”之外,整个画面几乎全是浓重的色块和飞泻的笔法,在沉重的色彩上面俏皮地印着各式小花,打破了大面积单色的沉寂气氛,仿佛夜空中燃放的焰火,使画面更加协调美观。这种美丽的小花就是“咸菜磕花”的艺术效果,说白了就是拿咸菜干刻成花样模子,沽上各种色料印在画面上的。

高密扑灰年画又分为两类,一为“老抹画”,歌曰:

墨屏墨屏,案头清供。

婆娘不喜,老头奉承。

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这是一种色调较单一的扑灰年画品种,一般老年人比较喜欢。而上面介绍的《牡丹莲花》和《家堂》这两幅扑灰年画则属于“红货”,也有歌赞:

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

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这种“红货”很受年轻人及妇女喜欢,销售情况也好于“老抹画”。

在扑灰年画产生之前,高密一带生产的年画大多是由一些落魄文人画匠手绘而成,由于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百姓在春节期间张贴的需要,一些老年人逐渐常年从事年画的生产,农闲时青壮劳力也参与其中。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艺人们改进了年画的生产技法,于是产生了扑灰年画这一新画种。从清代的乾隆到咸丰年间(1736~1820年)是高密扑灰年画的成熟期,此期间成立了多家专业作坊,吸引来大批画商,扑灰年画行销各地,甚至远销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现在东北古玩肆中偶尔尚能见到有出售老年画的,亦多为高密年画。

在高密年画所经历的手绘、扑灰、半印半绘、木版套印四个创作过程中,以扑灰最为独特,也是生命力最为顽强的一支,直至今日仍有生产。从明至清末,高密年画始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作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化生产,农民的自娱自乐式创作随着年画市场外部竞争的加剧,促使他们更加专业,作品质量和数量逐步提高。杨柳青等地的先进年画技术在高密得以普及,专业的画家参与绘制墨线粉本,使高密年画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清代晚期是高密年画的黄金期。在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在天津杨柳青画店刻版的胡仲宽(胡三)来到高密李家庄,把杨柳青的制版和套印技术带到了高密。高密年画艺人乐于接受这种更加先进的木版印制技术,很快杨柳青和高密的年画技艺融合在一起,一种新的半印半绘年画诞生了,它有着杨柳青年画精美高超的墨线版和彩色套版技术,又有着高密年画高超的勾描和刷色技术,更加上独特的明油,大尺幅的画面,给人一种富丽堂皇、金碧生辉、喜气洋洋的感觉。胡三从杨柳青带回的“天仙送子”线版被高密艺人们不断地演绎,衍生出各种版本(图3),成为高密年画的“保留曲目”。

在本文所收录的这幅《天仙送子》(图3)中,艺人用了墨线版、橘红色版、青绿色版、三色木版套印,而开脸敷白,勾脸型眉眼、口红,以及衣服的粉红色、蓝色等采用手绘。脸上见不到惯常的“发烧红”,只是儿童脸上似有似无地在眼睑下部略施红彩,色彩热烈中略显安逸沉静。衣服上的大块单色上草率地勾画着金彩纹样,用笔泼辣豪放,同整体画面似欠谐和,却把人物映衬得俏皮有趣。此图墨线版勾栏细致,雕工纯熟,套色印刷技术精湛,手工刷色利索到位,笔法高妙,为典型的符合大众审美风格的高密木版套色半印半绘型年画。

《麒麟送子》(图4)也是一幅典型的高密风格的作品,不同的是该作品为两张成对。“成双成对”和“大挂画”都是高密年画的特点。“大挂画”即年画尺幅较大,一般纵长在1米左右,经过装裱,这样的大挂画再成双成对地挂在墙上,立刻可以使简陋的房舍焕发出喜庆的气氛。这套《麒麟送子》呈左右轴对称布局,左右大体相同,只是在细部及色彩上略有差异。年画艺人们在创作时讲究“画必有意”,桃子和石榴意喻多子多寿;两小儿双手分别持荷花和牡丹,意喻平安富贵。两儿童身后各立一穿官服的美妇,高挽发髻,凤簪霞帔,流苏云肩,一持凤扇,一擎宝幢,身子微微前倾,满是关爱地呵护着“麒麟子”,此当为送子娘娘之变身。像这种成双成对的年画喻义更 深刻,观赏性更强。同图3相比较,此画人物面部敷较深的红色,重要颜色处罩明油。明油是松香和酒精的溶解物,罩上明油可以使画面闪闪生光,色彩更加艳丽,这也是高密年画的风格之一。此画边款为“王家丘裕民社画店”,王家丘村现为高密市河崖镇所属,“裕民社”当为此地专业画店。从这幅作品看,其店实力不凡,尤其是墨线版构图精美,纷繁而严谨,雕工流畅,一丝不苟,不落窠臼,丝毫不在杨柳青之下。

《花家寨骆宏勋双拜洞房花烛》(图5)也是一幅两张成套的作品。此故事出自清代侠义传奇小说《绿牡丹全传》,多被改编搬上舞台,以各种戏曲形式进行表演。高密的年画艺人们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取向,大胆地创造了双拜洞房的喜庆画面,而完全不顾及其原故事中的生离死别,不去渲染侠义传奇故事中的打打杀杀,使花碧莲和桂小姐都能嫁得如意郎君骆宏勋,骆公子喜结双美姻缘。暂且不论一夫二妻是否合美,但总算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高密年画艺人的淳朴善良亦可见一二。此画为两张连续画式,左面一张是骆公子和花碧莲,右面一张是桂小姐和丫环,一条牵引新人的红绸带经骆公子的手分别左右牵引着两位美人,于是两张画的界线被一条红绸带打破了,两张画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思新颖又合理。画上大面积地绘着4个人物,没有任何背景,却处处体现着婚庆氛围。“该大则大,该省则省”,这正是高密年画艺人追求喜庆热烈的艺术效果的体现。此画铭有“瑞聚祥记”,“瑞聚祥”为画店名号。可惜高密年画店多不见记载,现可以见到的还有一“瑞盛和记”(图6),这幅“隔帘相见”也应该是左右成对的,现在的这幅只是右面的一张,左边应该是一美女作羞涩态,隔着竹帘与男子相会。可惜岁月弄人,如此的良辰美景却只剩下风流公子倚帘痴痴等候,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觅得美厶芳踪,破帘相见。

说起高密年画店,尚有一“隆顺永记”不得不提,在其作品“玉虎坠”(图7)上可以窥得其店艺术成就之一斑。民国初年,高密年画市场分外兴旺,姜庄东城子王增盛在继承祖上画业的基础上,创建了当时高密地区最大的“隆顺永”画店,其盖了18间房子,雇了40多人作画,甚至建造了当时少见的二层楼,兴旺一时。但好景不长,随着石印技术的普及,高密传统年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有的画店也开始生产石印版年画,但石印版年画仍然保持着人工粉脸勾画眉眼和罩明油的传统技法。随后,另一种机械化胶印的香烟牌子大美人画又成为传统年画的有力竞争者,传统年画的生产和经营渐入困境。抗日战争期间,“隆顺永”画店向天津进了一车皮石印年画,塞满了三间货仓,这些画在市面上大量倾销,高密传统年画受到重创,终于一蹶不振。“隆顺永”的兴衰正代表了高密年画的整体走向,市场经济和时局都是无情的,年画市场上不会有永远的赢家。在当时,高密还有几家留下名号的画店,如同顺堂、增盛、齐万顺、立兴、万盛、瑞盛祥、三盛永等,现在偶尔尚能见到它们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印刷技术的发展使高密传统年画受到巨大挑战,传统的绘版和雕版技术已不见杰出的传承人。2007年,国家把扑灰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列为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高密年画家吕蓁立为扑灰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很多艺术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传统年画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种类,正徘徊在消亡的边缘。基于此,我在收藏过程中,刻意强化了年画收藏的系统性,本文若能为传统年画收藏、整理工作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我心足矣。

(注:本文列举的年画均为“大挂画”形式,尺寸均为长1米左右,宽0..6米左右。年代为清晚至20世纪50年代。)

责编 潇 然

上一篇:流传百代千年后 定识人间有此人 下一篇:俄罗斯“七大奇迹”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