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9 01:10:00

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数学教学设计要紧扣“三维”目标,细化各项指标,分别从教师的素质、课堂的结构、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详细的规定。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不得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效;数学;教学

当下,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如何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成为广大教师热烈探讨的问题。尽管因为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的认知差异等因素,影响着教学质量,但只要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构建新型高效课堂,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也必然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程的原则和要求,数学教学设计要紧扣“三维”目标,细化各项指标,分别从教师的素质、课堂的结构、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详细的规定。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不得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心,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教学方式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充分享受数学的乐趣。对于同一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数学能力和个性,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教师还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追求一份诗意,让孩子们享受到数学的快乐!

二、注重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高效性

对学生来说,教学知识的可行性、高效性是指新教材、新定义、新观点等他们弄不懂的,没接触过的,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点拨后学而有效的数学知识。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取决于有效的知识能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学生的智能发展还是教学目的是否有效的关键。在知识能量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被汲取,只有熟练的知识才可灵活运用,被吸收消化。学生思想的提高取决于他掌握的知识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由此,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有效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解度、接受度。只有教师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获取产生了愉快的心理效应,才会有探索数学奥秘的进取精神,继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和社会。例如:有趣的三角里有这么一题: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这道题里浓缩了通分,约分,化简的知识点。学生在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时容易出现通分、约分,化简方面的错误,往往通分了,在需要约分时忘记了;需要化简的当算出答案的一瞬间什么都忘记了,飞快的写上答案。当教师评讲作业时才摸着脑袋说都会的就是忘记这了,忘记那了。所以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以有趣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高效性,增加计算的正确性,准确性。

三、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数学问题与一定得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四、用积极评价引领学生展开学习

现行教师评价往往让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评价项目指标的制定、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也大都持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绝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这是教育过程逐步迈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具体而言,在评价开始时,评价者应与被评学生沟通协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在收集评价信息时,选择恰当的渠道和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同时,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探索。

当然,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中明确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设计时,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板块,这样就使人人有进步,人人有发展。

五、科学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重要学习方式的利用,使课堂变的更有活力,学生学的更有目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在学习圆柱表面积体积复习课时,我并没有把本节课课题定为复习课,而是别出心裁定为《火腿肠上的数学问题》,在课前让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小火腿,小刀。刚上课就让学生动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有学生用小刀削皮,马上提出了包装一个小火腿,用塑料纸多少平方厘米?还有同学提出了如果使包装更为美观,先包一层保鲜膜后,再装入一个精致的长方体盒子中,这个长方体盒子至少得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甚至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几段,提出表面积如何变化?还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最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吗?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展示在学生脑海中,根据这么多的问题,小组交流能解决吗?整节课,课学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本节的重要知识要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创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论企业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