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贵州经验”

时间:2022-06-29 12:40:49

创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贵州经验”

编者按:“电商”为何成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热词?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将给贵州带来哪些机遇?如何创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贵州经验”?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沈新国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回答了以上问题。

电商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

:春节刚过,一组数据盘点令人关注:“阿里年货节”最受欢迎的单品前三甲贵州占据两席;在“2016阿里巴巴・贵州年货节”期间,全省年货类商品实现销售总额8.58亿元,线上销售1.41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贵州玉屏社区服务点在“十大土豪村”中排名第二。既能卖,又能买,这是否意味着贵州农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正在转变?

沈新国:电子商务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省委书记陈敏尔曾指出“发展电子商务是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对于农村而言,电子商务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推动工业品下乡,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还能帮助他们节约成本;二是打通农产品进城、出省的渠道,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你列举的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农村电商的动力和潜力,也展现了我省农村电商产业的蓬勃态势: 2015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65.79亿元,同比增长40.51%。网络零售交易额为462.78亿元,同比增长35.32%。

“既能卖,又能买”就是因为电子商务有效整合了碎片化的供给和需求,为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通道。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具有低门槛、易操作的特点,销售者和消费者能够充分享受交易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供给和消费行为的改变。

:近日出台的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出贵州”,各市(州)、贵安新区也将农村电商列入发展战略,体现了对于电商产业的信心与期待。

沈新国:不仅如此,2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作辅导报告,特别提出要“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全面提升。其中,“大力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被放在首位,强调要下决心解决“种什么、养什么”“卖给谁、怎么买”的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农村电商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前面也提到,电商将供给和需求对接起来,重塑了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以前,从田地到超市,农产品需要经过农民、经纪人、批发商、超市等环节,成本逐层递增。更重要的是,这些环节造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隔阂,农民无法“有的放矢”地决定“种什么、养什么”、不知道“卖给谁”,消费者也不知道“怎么买”,这才有了“辛辛苦苦干一年,烂在地里白花钱”的情况。

所以,孙志刚省长明确提出要“全力推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有效供给保障。各地也将农村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发展电商,这是大势所趋。

让农村电商服务点遍地开花

:媒体将2015年称为“农村电商元年”,全年下发涉及农村电商的政策文件达12个。2016年,“农村电商”再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政策密集出台,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沈新国:2015年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推进农村电商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村电商元年”名副其实。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动作频频:成立了省级和九个市(州)级电商发展领导小组,并于8月20日召开了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出台实施意见和多个指导性文件,大力培育和引进电商平台,组织各类线上活动,成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

投入大,收获自然更大:清镇、湄潭等8个县获得财政部、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铜仁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资格,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获得“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称号;贵州省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与苏宁集团、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州电子商务云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11月实现在线交易19万余笔。

更重要的是,全省各地对电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电商创业就业的氛围日益浓厚。2月初出台的《2015年贵州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省共有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32927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38.7万人,其中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就业人员4.95万,同比增长65%。

:记者到各地采访时,发现“农村淘宝”的宣传随处可见。但是,有群众反映,开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点“作用不大”,只能代购产品或代缴话费,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卖出。

沈新国:对于贵州农村而言,电商仍然是一个新事物、新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服务点,是电商生态链的骨架节点,是项目落地的载体,更是让工业品“下行”带动农产品“上行”的平台。

因此,在起步阶段,服务点出现“只买不卖”的情况是正常的。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好现有的“万村千乡”农家店、邮政、供销社、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已建站点,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继续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点的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底,全省已建有28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也在我省30余个县建立了1000余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已覆盖了全省30%左右的行政村,今年的目标是实现50%的覆盖率。

:从30%到50%,差距并不小,实现目标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沈新国: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货,发展电商有无限可能。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贵州要做“农村电商大省”,还需要突破诸多瓶颈:一是特色产品产量少,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二是品牌不强,缺乏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营销能力不足,可以说是“有产品,无网货”,缺乏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形式和情怀;四是网络覆盖率低;五是物流成本高,贵州主打的是特色农产品,属于低附加值、高物流成本,利润有限;六是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有了,却没有摄影、设计、包装、店铺装修等配套服务;七是质量认证体系亟需建立。

解决这七大问题,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只是发展农村电商所需。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电商生态圈,从顶层设计到政策配套到项目落地再到具体实施,各个环节都补足短板,贵州山地农业和农村电商都能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创造可复制的“贵州经验”

: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生态圈,关键在人。如何让更多人“触网”“触电”?

沈新国: 2015年,省委组织部、省商务厅组织召开了“全省电子商务培训暨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和5期淘宝大学贵州县长培训班,累计培训领导干部616人。这些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转变认识、提高能力,提升县域电商复杂工作的决策与执行效率。

更重要的是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建设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58个,累计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团省委和省商务厅也共同举办了“贵州电商云杯暨2015贵州青年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群,特别是农民接受培训,培养一支人数多、能力强、专业化的电商人才队伍。

2016年,我们希望进一步做好培训,保证每个县每年至少培训3000人以上,力争能有500人能成为新兴电商应用人才,成为合格的电商从业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联合其他部门做好服务支撑,帮助电商从业者打出品牌、做成示范、用好政策、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创业致富。

: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点名表扬贵州,是否有经验可以分享?

沈新国: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蹄疾步稳,特别是2015年以来,的确是成效显著,像黔东南、铜仁等地,农村电商的作用已然凸显,黄平、兴义等县(市)也探索出独特的经验。

从全省来看,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三大因素:第一,顶层设计到位,主要领导督促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建的氛围,这样的推动力度,是其他地区没有的;第二,以县域电商为抓手,从人力、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三,示范带动成效突出,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有部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19个,还有电商扶贫示范县10个、电商培育点200多个。政府引导、县域主抓、示范带动,农村电商风生水起,创造了可复制借鉴的“贵州经验”。(责任编辑/徐海星)

上一篇: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