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29 12:00:05

当前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职业病诊断的依据、诊断程序以及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实施,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职业病诊断工作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是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职业病诊断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就当前职业病诊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职业病的诊断依据和程序及举证责任

1.1 职业病诊断的法律依据;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1.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1.1.3 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

1.2 职业病诊断的基本法则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及时、便捷的法规。

1.3 职业病诊断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规定:“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一,职业史,既往史;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其他必须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材料。”从这条规定来看,职业病诊断中举证责任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法则[1]。

1.4 职业病诊断的程序和主要依据。

1.4.1 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选择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由该机构三名以上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若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时,30日内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由该部门组织职业病诊断委员会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若再有异议可继续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1.4.2 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1.4.2.1 病人的职业史:就诊患者必须提供详细的职业史。这主要有利于接诊医师了解其从事的劳动情况、环境状况、劳动保护措施等,这些有助于确定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的是何种职业危害因素。

1.4.2.2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对一些职业危害接触很明确的疑似病人,接触毒物量的多少,接触时间的长短,现场危害调查及评价资料均是明确诊断的必备条件。

1.4.2.3 临床表现以及医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包括疑似职业病人的主诉症状及体征检查,职业病患者的临床表现。[2]

2 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2.1.1 用人单位不提供相关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法定的举证责任在职业病诊断时应该提供1,劳动者的职业史;2,职业卫生资料;3,职业卫生监护资料;4,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往往拒绝提供相关的资料,给职业病诊断工作人为设置障碍。其用意一是已知相关资料对己不利,而不愿提供资料自证其罪。二是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不愿承担职业病的治疗费用。三是劳动者流动较大,用人单位未建立和保存有关资料档案。

2.1.2 用人单位提供不了相关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颁布实施以来,对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工作重,也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淡漠、重视不够。据报道,一些地区仅有50%的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63.36%的用人单位进行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工作,仅有4%的用人单位能提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3]

2.2 劳动者存在的问题

2.1.1 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卫生资料、职业卫生监护资料均为用人单位保存,劳动者个人不能提供。

2.2.2 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和维护权知识欠缺,不知道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保存相关资料。

2.2.3 劳动者工作流动较大,未建立连续的健康档案。

2.2.4 劳动力市场失衡,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多数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

2.3 职业病诊断机构存在的问题

2.3.1 职业病诊断机构因不愿承担法律风险,多严格按诊断程序从严掌握,造成职业病诊断门槛过高的状况。

2.3.2 从利益和躲避风险考虑,综合性医院不愿主动获取职业病诊断资质,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

2.2.3 大多数设区市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已获得职业病诊断资质,但多无职业病临床治疗部门,无从获取职业病诊断所需的临床和检验资料;获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综合性医院又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和职业病健康监护资料。目前,我国的职业病诊断工作中,职业病临床治疗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之间已成事实分离状态。这种职业病的防治分离状态制约了职业病诊断工作的正常发展。

2.3.4 国务院将职业病的防治监督权利重新调整后,负责职业病诊断的卫生部门无作业现场监督权;有现场监督权力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监督能力较弱,且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能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覆盖率多年没有提高,也给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带来一些影响。

3 对策

3.1 实行职业病诊断的临床诊断和法定诊断二步走的诊断制度。

职业病的诊断,无论从诊断的性质,和诊断技术方法上都有其特殊性,是一项技术型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针对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特性,可以实行职业病诊断的临床诊断和法定诊断二步走的诊断制度。将技术性的临床诊断工作交三甲以上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综合性医院;将政策性职业病诊断工作交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应把开展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当作一项公共卫生义务,要求三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承担。相应的各职业病进

入综合性医院的对应专业科室,如苯中毒病人入住血液科,尘肺病人入住呼吸内科等。这样,疑似职业病人获得职业病诊断服务的门槛可以降低、获得诊断服务的可及性得到提高、诊断治疗服务更专业、诊断治疗服务质量水平也更高。临床诊断的职业病不具法律意义。

经临床职业病诊断的临床职业病人将资料交到当地的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法定职业病诊断。承担法定职业病诊断的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运用法律手段收集法定职业病人诊断所需的其他资料;负责组建法定职业病诊断专家组,并按程序开展法定职业病人的诊断报告工作。法定职业病具有法律意义。

3.2 设立诊断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制检测制度。当卫生监督部门认为某用人单位的法定职业病诊断,需要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时,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开展检测。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 卫生部.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3] 柳秋芹,丁帮梅. 申请职业病诊断中相关资料现状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2008,194:50-52.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下一篇:浅析当前医院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