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防治

时间:2022-06-29 11:12:53

【摘 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0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7例发生并发症,仰卧位低血压16例, 出血9例,产褥感染7例,脏器损伤1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结论:剖宫产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要正确衡量它的价值,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一旦发生应对症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并发症;防治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5-0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更新,近20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所带来的并发症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将本院2010年-2012年中的36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的并发症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以其为临床降低和治疗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350病例,剖宫产率达42%,发生并发症37例,发生率10.57%,其中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8.4岁; 孕周36~40周,平均37.8周,新生儿体重3410g,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无新生儿损伤及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发生,转院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350例均为腹部纵切口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其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别。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3.1术中并发症

3.1.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孕妇仰卧位时,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血压综合症,严重者危及母儿安全,常发生于剖宫产术中,尤其用腰硬联合麻醉者更为常见。因此麻醉前应先建立静脉通道,防止麻醉平面过高,麻醉后侧卧位。若术时仰卧位出现血压下降,立即改左位,吸氧,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麻黄碱,血压多能很快恢复,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无一例母婴死亡。

3.1.2术中出血 包括切口裂开、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过低、过小,胎头过大、入盆较深,娩出时用力不当,切口延至下段宫颈甚至阔韧带。另外下段切口处附着粗大血管,或前置胎盘,子宫过度右旋裂伤左侧子宫动静脉等。因此下段切口选择要根据胎头大小、高低、下段形成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一旦发生切口出血应立即用卵圆钳钳夹切口,应用宫缩剂并及时缝合止血。对于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应立即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背带式缝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

3.1.3脏器损伤 膀胱损伤首先要查清损伤的部位及范围后做相应的处理。膀胱挫伤表现为血尿可保留尿管至清亮48小时拔管。膀胱肌层损伤要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肌层,在缝合浆膜层,要无张力缝合。导尿管损伤,如为完全或部分结扎,发现后要立即拆除,放置尿管15天,若有损伤应切除损伤段行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3.2术后并发症

3.2.1产褥期感染 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与术式、手术次数、产程长短、破膜时间长短及有无宫内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有关。本组例均表现为发热、血象增高,经联合运用抗菌药物后炎症消退。剖宫产术后感染多以盆腔急性炎症出现,如未能控制,感染可扩散发生腹膜炎和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因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术中加强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3.2.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如患者营养状况、是否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切口类型:子宫下段横切口优于子宫体部各类切口,但如在子宫下段与体部交界处切开也妨碍切口愈合;③操作: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子宫局部血运。防治:加强孕妇围手术期管理,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缝合不宜过紧过密;注意手术时机的把握。

3.2.3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在提高,此病症关键在于预防,剖宫产时要保护腹部切口,用纱布清擦宫腔时应一次性使用,缝合子宫时不要穿透子宫内膜,缝合腹壁前应用盐水冲洗切口。

总之,剖宫产手术具有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防治,预防胜于治疗。一方面产科医务人员要提高产科整体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另一方面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技能,促进包括麻醉、医生、护士的整个手术团队配合建设;同时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在知情基础上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只有如此,才可能使剖宫产这一技术达到保障母婴的安全,并且最大限度减少母婴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88.

[2] 程志厚编著.剖宫产及相关问题.北京出版社,1992;1;185-188.

[3] 姚天一。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防治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69-271.

上一篇:替吉奥胶囊口服治疗的护理告知程序与体会 下一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