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6-29 09:54:12

浅探小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培养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1.信任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让我感悟到要学会信任每一个学生,因为对学生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感觉教师重视他,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学会多观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上课时还应该面带笑容,做一个少发火的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火,很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要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当然要教育批评,但要讲究方式,使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可以信赖的。事实也证明,教师用这样的心态去上课,才能把教学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工作负担。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圆纸片,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如何求圆的面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有的把圆平均分成四等份,有的把圆平均分成八等份,还有的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教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暴露思维过程

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课,未必就是一堂好课。这种表面上的"顺利流畅"可能把教师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把所经历的曲折或最有意义,最有启发性的东西抽掉了,往往给一些学生造成错觉:"为什么老师这么聪明,我这样笨?"显然,这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可见教师要恰当地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不仅要给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

例如: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36cm。这辆自行车通过一条720m长的街道时车轮要转多少周?

学生列式:72000÷(2×3.14×36)后,我和学生一起得出原式=72000÷226.08,接着,便列一道除法竖式,这下学生不满意了:除数扩大100倍后,是五位数,非常麻烦!我只好说:"看来我们必须换个角度了。"很快,学生利用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a÷(b×c)=a÷b÷c完成了计算。

学生看到老师失败、受困的过程,从中可以知道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也可能出错,"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观,树立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

3.恰当评价激励学生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科学地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评价主体来说,要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有对学习过程、方法的评价。从评价的性质来说,要有自我比较的评价,也有社会对照的评价。

例如,评价结果时,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的方式。下面是学习了统计的初步认识后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你作的统计图很出色,在这方面是全班最好的,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有一定困难,继续努力。评定等级,B。"学生阅读了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与教师的一次情感交流,他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又如,对于学生运用了"学业提高幅度"评价学生。这显然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学业提高幅度"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自我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体验到学业上的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自信心。再如,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我们也进行了改进,对做对的学生评上优,对于做错的学生,我们彩划" ? ",取消冷冰冰的"x",并在错题旁给予适当的指点,同时写上诸如"老师相信你,再做一遍一定错不了。"等鼓励性的话。对订正正确的学生重新评定等级。学生第一次评不上优,还可以争取第二次、第三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学有"奔头"。另外,我们还提倡实行无劣等评价。对于学生的操作、表述,应以鼓励和赞许为主,即使学生表述不完整或者是不正确的,对于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给予肯定。

总之,信心是一个人的根本,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师生互动 下一篇:论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