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全球基金84例耐多药肺结核的X线胸片分析

时间:2022-06-29 08:37:33

南通市全球基金84例耐多药肺结核的X线胸片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南通市纳入全球基金治疗的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对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84例患者进行动态胸部X线摄片观察。结果:(1)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分布范围广,影像上侵犯3个肺野及以上的71例占84.5%;病灶形态呈多样性改变,多种病理学改变影像共存的76例占90.5%,肺部有空洞病灶61例占72.6%,合并一侧肺毁损的10例,占11.9%。(2)经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12~24个月后,观察胸片病变的动态变化,病变进展47例占56.0%,病变好转22例占26.2%,无变化15例占17.8%。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特点为病灶分布范围广,病灶形态多样,较易出现空洞,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治疗效果差。

【关键词】 全球基金; 耐多药; 肺结核; X线; 胸片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对异烟肼(INH)及利福平(RFP)同时耐药的结核病,分为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所有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课题,为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南通市按照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耐多药领域工作要求,于2009年10月成功启动了第七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由南通市CDC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实施。现将本中心确诊的84例MDR-TB患者的X线胸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2月经本中心确诊并进行治疗的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男61例,女23例,年龄15~83岁,平均56岁;新患者11例,复治73例。

1.2 实验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比例法进行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按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药物敏感度测定[1],同时接种含药和对照培养基,置于37℃培养,4周观察报告结果。耐药标准:采用WHO推荐药敏比例法,含药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1为耐药,

1.3 影像学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柯达DR3500摄片系统进行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连续胸部X线摄片,由3位影像医师共同阅片,评价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X线胸片特点及转归。(1)判定病灶分布范围在1~2个肺野的为范围小,在3~6个肺野的为范围广。(2)病灶性质主要表现为密度较淡的浸润渗出性病变,密度较高的增殖性病变,纤维索条影,空洞病变,胸膜病变,胸部合并症(肺不张、肺毁损、肺大泡、肺气肿、气胸)等。(3)病变进展主要表现为肺内病变范围增大或出现新病变者,空洞增大、洞壁增厚,出现各种合并症;病变好转指肺内病变范围缩小,空洞闭合或消失。

2 结果

2.2 X线胸片病变动态变化 84例患者经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12~24个月,均有治疗前胸片、治疗后注射期(至少6个月)每3个月1次胸片及非注射期每6个月1次胸片,观察肺内病灶在12~24个月之间的动态变化:病变进展47例占56.0%,其中5例死亡占6.0%;病变好转22例占26.2%,无变化15例占17.8%。反映了耐多药肺结核经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治疗效果差,不断恶化的特征。

3 讨论

3.1 耐药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3]。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是全球27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二位,约占全球耐多药患者总数的24%。耐多药患者不仅难治,甚至有可能不可治愈,更重要的是他们持续传播耐多药结核菌,使新感染者成为原发性耐多药结核菌感染者,造成严重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隐患。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X线征象的认知,有利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早发现早治疗,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

3.2 耐多药肺结核X线胸片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灶分布范围广,病变常侵犯3个肺叶以上或全肺,本文所示3个肺野及以上都有病灶的71例,占84.5%,其中全肺受侵的33例,占39.3%;病灶形态多样,同时存在渗出性、增殖性、干酪性、纤维性病灶等,84例患者中有76例(占90.5%)肺部病灶呈多样性改变;较易出现空洞,84例患者中有空洞病变61例,占72.6%且多发空洞45例,占空洞病例的73.8%;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84例患者经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后表现为肺内病变增多,空洞增大、洞壁增厚及出现各种合并症的患者47例占56.0%,无变化15例占17.8%。

3.3 分析产生上述X线特点的原因。(1)由于肺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抗结核药物不能将其及时杀灭,从而容易发生肺内播散,导致肺部病灶范围越来越大。(2)因为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病程较长,肺部病灶在好转与进展中交错进行,老病灶在愈合新病灶又产生,同时存在渗出性、增殖性、纤维性病灶等。(3)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和菌株毒力较强时,肺组织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物质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则形成空洞。四、因为肺结核空洞壁有屏障作用,加之洞壁周围血管稀少、硬化、甚至闭合,抗结核药物很难渗透到空洞内,空洞内的药物浓度低,起不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所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差。

3.4 X线胸片检查作为肺结核患者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和随访的最基本手段,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结构重叠部位的病灶、渗出性病灶、微小病灶的识别等方面,仍然有许多的问题[4]。加之,耐多药肺结核的X线胸片表现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病程、不同部位以及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时显得复杂、多样,无疑增加了诊断难度。因此,影像科医生有必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现、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1):28-31.

[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全国耐药结核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78-81.

[3] 姜艳,于志勇,尹红义,等.259例耐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3):190-191.

[4] 马红霞,郭佑民.提高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4):205-206.

(收稿日期:2012-08-02) (本文编辑:车艳)

上一篇: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 下一篇:中国语境下司法民主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