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9 04:52:56

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76-02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针对大学生自身分析了就业难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2009年,“蚁族”一跃成为网络媒体的高频词汇,其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生活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低收入聚居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艰苦的抗战在城市边缘,希翼有朝一日成长为大象。然而,从一只蚂蚁成长到大象的道路崎岖不平,就业问题成为摆在“蚁族”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曾经一度被誉为“天之骄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竟遭遇如此寒冬。每年大批毕业生涌入市场,怀抱着简历,怀揣着梦想,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无数文人学者把就业难的原因归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条件。我们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当

1.自身定位不当,精英意识较强。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就业难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找不到工作,属于“无业可就”;一种是“挑肥拣瘦”,实属“有业不就”。如今的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期望值较前几年虽有所下降,但仍偏高,这导致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从而失去了许多就业的机会。大学生还抱有“十年攻读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观念。认为上了大学,理所当然就应该有一份好的工作,拥有好的未来,过上体面的生活。

2.只想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工作。大学生一毕业,首选是大城市。诚然,大城市发展迅速,设施完备,可以理解,但人人都涌入大城市,势必导致就业紧张。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揣着“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的思想,所谓的面子占了上风。

3.不愿做小事,急功近利。大学生还把自己停留在一个“精英的层面”,不愿意也不甘心从基层小事做起,眼高手低,缺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作风,心态浮躁,总觉得这不是归宿,已然忘记了老祖宗的教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终究不能成大事。

4.追求一步到位、终生稳定。大学生还不乏存在稳定“铁饭碗”的求职心理。一毕业就想找一步到位,找一个专业对口,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岗位,将目标锁定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上,不愿到基层工作,缺乏踏踏实实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务实精神,这就人为地限制了就业门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难就业。

(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希望在职业生涯中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学生的这种希望尽快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观念可喜可贺,但是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充满着迷茫与无奈,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甚至没有想到以后想做什么。一切都是盲目的跟从,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对未来的规划,空有大志一场。

(三)学习懈怠

刚走出中学校园的大学生,像笼子里的小鸟,一下子变得自由自在,大学宽松的校园环境与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截然不同。一时间不能尽快适应,感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学习懈怠,生活懒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后,脑袋空空,不知所然。“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许多大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潜力和前景,对专业认识不到位,造成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缺乏深度和广度。到找工作时,多次遇挫,如大梦惊醒,但为时已晚。

(四)其它原因

当代大学毕业生往往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主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逆境中的生存问题难以适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就业观,认清形势,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到大众化普及教育的新阶段,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择业观,不能错失良机。通过分析历年的就业形势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最新就业政策,灵活调整就业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我们要清楚一次就业定终身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而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合理流动,其特征是流动性。因此,大学生要放低姿态,先就业后择业,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力求“先生存、后发展”,树立动态的就业观,同时把握国家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开拓就业空间,减缓就业压力。

(二)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大学生活不再是进去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象牙塔,而是要增强紧迫感,早准备。大学期间就要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及人生思考,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走进就业市场,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学习累积经验,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大胆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三)自我规划,做好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明确指出:“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分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清晰的社会角色定位。搞清楚“我是谁”,上大学要干什么,将来要准备做什么,为了丰富和提升自己,为了最终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的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度过呢?

1.确定长远有效目标,分步骤实现。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外界环境与自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和我们自身条件发生变化时,制定的自我规划也要相应的随之变化。要及时修订自己的规划,内容包括:目标的重新选择、计划和实施。在此期间要做到谨慎判断、果断行动、灵活调整。

2.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摒弃读书无用论。我们只有拥有系统牢固的专业知识,才可以将专业特长与职业要求相匹配,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然已经给自己一个职业定位,那么我们应该在业余时间就要去了解这个职位需要哪些技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去胜任。比如可以通过浏览相关招聘信息,从中总结出我们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胜任这个岗位,然后据此去准备,使学习有一个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和前景分析,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竞争力。

3.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大学生就业意味着步入社会,大学生要主动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最终融入社会。也许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前进的道路上,坦然面对失败。

(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软实力

就业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现如今,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仅考虑毕业生的学校、专业,而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青睐。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按照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全方位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三、结束语

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要自强、自立,坚信“天道酬勤”,“是金子,一定会闪光的。”前进的道路也许崎岖不平,但我们要充满信心,全力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努力,并准备好,安排就绪,等待机会的来临,力争度过就业寒冬。

参考文献:

[1]周先蓉.如何解决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

[2]陈思霞.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成因和应对政策.法治与社会.2007(6).

[3]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宁.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8(6).

上一篇: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成长的介入模式研究 下一篇: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