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28 11:36:05

90后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 要】研究90后高职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等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积极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人际交往的障碍、学业的焦虑、价值观的不完善等因素。高职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心理卫生,学会科学用脑;加强个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关键词】90后 高职生 心理健康

所谓90后高职生,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高职院校学生。从2008年9月开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90后首批步入高职、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教育对象。现有的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受到挑战,研究90后高职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等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积极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人际交往的障碍

90后高职生生活于网络时代,网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对面的交流。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待人接物缺少多角度考虑的融通性,造成了交往障碍。养成自卑、怯懦、鲁莽和孤僻的个性特征会阻碍顺利交往。于是一方面渴望交流沟通,一方面却屡屡失败的学生日异感到压抑郁闷,产生沟通不良,交往恐惧,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消极心理现象。逐渐冷淡地回避这个世界,造成恶性循环。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处于情感劣势,不能发挥出积极的能动作用。

(二)学业的焦虑

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基础知识较弱、完成学业的时间短,专业知识要求高,在校期内要求考出多种专业证书,这些都给高职生造成了学业上的焦虑。不能确定学习目标、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这是90后高职生的通病。心理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否则往往会抑制学习。因此,过度焦虑对思维有瓦解作用。学业的不适应性导致他们的自信心下降,滋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等许多沮丧心理。

(三)价值观的不完善

90后高职生的需要结构与价值观有其实际的一面,又有其过于理想的一面,他们对改变现状的困难和对社会各种现象复杂性的深层根源往往估计不足,其结果是愤世嫉俗而又不知所措。强烈的参与社会的愿望与经验不足使他们茫然和惊慌。

二、高职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使大学生更好的立身处世,更快的赢得成功。应鼓励高职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社团是大学生提高能力,展现风采的重要舞台。既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充实。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90后高职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其深层原因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要引导高职生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

1.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很少有人监督你、主动指导你,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在这种竞争气氛中,认识到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

2.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个大学新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应该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三)注重心理卫生,学会科学用脑

学习时间过久、学习压力过大都容易引起倦怠。保持心理健康,要学会科学用脑。过度用脑,不仅学习效率会降低,还会带大脑带来一定的伤害。导致头昏眼花,听力下降,嗜睡或瞌睡;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欠敏捷,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四)加强个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1.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

(1)养成快乐的习惯。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它不是在解决某种外在问题后产生的,也不是在达到某种目的获得某种满足后才会到来,因为快乐更存在于生活实践本身。如果你不快乐,不是没有快乐的理由,而是你没养成快乐的习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一颗感受快乐的心灵,养成快乐的习惯,快乐会陪伴我们一生。

(2)学会宽容。宽容即表现为对他人的宽厚容忍、不斤斤计较,也表现为对自己的悦纳包含,不过分苛求。宽容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能以一种豁达的襟怀理解人生,承认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给自己和他人一个伸缩的空间。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

(3)适当的自我定位。不相互攀比、盲目竞争。在与他人竞争时,有所选择和侧重,发挥自己的优势。

(4)善于与人交往。只要能创造出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的气氛,就会出现奇迹。人人可以由僵化变得灵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依赖变为自主,逐步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

2.学会克服不良情绪

(1)学会正确归因。习惯于将失败归于自己的人容易产生自卑自责,缺乏自信。习惯于归于别人又牢骚满腹,让同学觉得很难相处。因此,要善于辩证地看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归因。

(2)合理疏泄。引导高职生自我宣泄情绪的正确办法,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这对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采用的方法如倾诉、写日记、文体活动、哭都可以。当然情绪的疏泄要有节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间地点场合,尽量不影响别人、不伤害自己。

(3)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内心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给自己灌输某种概念,来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如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一定行”等积极暗示,暗示有着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心理学家普拉诺夫认为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境、兴趣、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又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发生变化。

(4)学会放松。放松是舒缓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在成功时候,可以与朋友、同学小聚一番,让朋友同你一道享受成功的喜悦;当遇到挫折打击,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时,也不妨放松一下,可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欣赏一下美景风光,游山玩水,放飞心情。看一场电影、听一段音乐、读一本名著、欣赏一幅好画等都是有效的放松方式。学会放松会使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也是高职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参考资料】

[1]王芹.“80后”、“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教育长廊,2009(1).

[2]孙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J].教育管理,2009(4).

[3]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9(12).

[4]李慧.做好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探讨[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9(3).

[5]卢浩浩,周子葳,张琳.90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思想早熟自信张扬[N].扬子晚报,2008,27(4).

[6]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2008,12(6).

上一篇:怎样看待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 下一篇:大学生交往行为的有效沟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