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6-28 10:01:38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基于这一大前提,协调劳动关系耍始终坚持双赢的原则。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与共谋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原则,把实现劳动者利益、保证劳动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密切配合原则,把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作为重要保证。在以上原则指导下,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第一,要建立政府宏观干预机制。在宏观政策规定的政府干预层面上。首先,要坚持党和国家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保证落实好分配政策。经济利益始终是劳动关系的根本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的关键。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尽管不能直接确定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但可以通过制定工资指导线。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支付办法等,保障业主和劳动者双方合理的收益。在二次分配中,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等手段,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弱势困难群体。切实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次,要履行好执法责任,加强劳动执法检查,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保证劳动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落实,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劳动纠纷中。要当好“裁判员”,公正、平等、合法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第三,要深化改革,消除劳动领域存在的体制,破除身份、行业等非公平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加强对劳动就业的指导和管理,真正建立起统、公平、平等、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机制。第四,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对国企改革必须完善政策。企业改制方案,特别是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强化民主监督,在保证改制进程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利益,防止造成劳动关系矛盾和职工的发生。

第二,国家法律调节机制。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主要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台同法实施条例》。它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一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制定劳动合同法,就是要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行为,明确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二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因为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劳动力相对过剩。资本处于强势,劳动力处于弱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力量对比严重不平衡,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的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台同的原则并不能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上不平等的状况,要使劳动合同制度真正在保持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向劳动者倾斜。

三要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劳动用工中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明确劳动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要努力推动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因此,加快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是当前加强劳企关系调整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五要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制度,提高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的组建和完善,切实解决制约机构建设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工会法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公职律师、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三是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积极推动涉及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四足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严格区分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经费和对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五是进一步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全总《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扩大工会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上一篇:关于对农民工权益困境的思考 下一篇:“授人以龟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