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时间:2022-06-28 09:32:15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编者按

在现时的中国,从政界、学界到大众传媒,“城市化”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大话题。如果说这个话题与其他的话题有什么突出的区别,那么首先可以列出的就是:它拥有着无可置疑的正当性。

说到“城市化”的正当性,我们不能不提到它的思想的、理论的重要源流之一――发展主义。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中,发展主义一直担当着驱动社会、引领思潮的动力源泉的重要角色。由“落后一挨打”的民族记忆沉淀凝练而成的“朴素真理”――“发展是硬道理”,早已成为中国人广泛认同的观念意识。虽然不是没有人对蛰伏于这种发展主义背后的民族主义、社会进化主义有所意识,但如同“富国”、“强国”当初曾被面对外敌入侵的弱国的人们视为无可选择的目标一样,在今天,“提速城市化”也被人们看作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同时经济更上一个台阶、实现现代化大目标的无可选择的选择。即使是对强调“经济效率”的主张保持警觉的社会学家,面对数亿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也难对今天“城市化”的观念和目标简单地提出否定的主张来。

目前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其实正是在发展主义的框架下形成的。半个世纪以来,因国家发展大目标的需要(如城市发展的需要、工业积累的需要等等),中国选择并一直维持了城乡二元结构式的社会体制,我们的农业被要求(被规定)承担起了原始积累的重任,我们的农民被限制在土地上、农村里(这原是反城市化的)。中国的农业终于渐渐地陷入了绝境。到今天,“三农”问题成了关心“公正”价值以及关心“效率”问题的人谁都无法回避的严重社会问题,于是,同样以发展主义为思想之源的“城市化”似乎又成了必要的选择,其正当性和迫切性显得毋庸置疑。

问题在于,当一种观念主张成了切合国家目标的意识形态,那么,存在其中的种种显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被忽略、被遮蔽。

现在,就我们一同走进“城市化”,看看“城市化”究竟给农村、农民带来了什么?

摆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艰难的选择――

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以及中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80后、90后工人正成为流水线上的主力,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他们,是有梦想的一代,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却又“进不去”,他们,本属于农村,但已经“回不去”。

打工者的队伍,的确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满鲜花的城市公园与长满杂草的乡村土坡,干净的城市马路与泥泞的乡村小路,琳琅满目的大超市与几块砖头支起的乡村小卖部,城乡差距一目了然。出来的时间越长,他们对城市愈依赖,越不愿意像父辈一样打上几年工,然后回家娶妻生娃,重新扛起锄头,守着几亩薄田度日。他们当中好多人不再甘做城市的过客,而是想永久留下来,融入到城市,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但是,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户口、房子就像两扇铁门,令这些有想法的“新生代农民工”心力憔悴。每月那点固定的工资,仅可以保证不被城市淘汰,想在偌大的城市安一个家,难,太难!没钱买不起商品房,没城市户口买不到保障房,一个人还可以住集体宿舍,将来结婚生子后,一家人何处安身?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是摆在“新生代农民5E"面前一道艰难的抉择。对现状不满,对前途迷茫,想改变却又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和无能为力。正如传媒人石扉客所形容的,他们就像被“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远远地抛弃在不知身处何处的小站上”,小站离故土太远,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城市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了进出的通道。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人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抗争精神,而深圳富士康的“N连跳”,又人看到了他们的迷茫与绝望。

时代列车依然在飞速前进,一批批乡村青年男女还在继续涌向城市,他们每个人都带着梦想而来,为了圆梦,他们进城走上了流水线,涮起了盘子,扫起了马路,为城市,为有房、有户口的城里人默默付出与服务。但愿现实不要无情绞杀他们的梦想,能留给他们一丝希望,但愿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不要无情抛弃他们,能留给他们一个座位。因为他们有未来,国家才有希望。也许,他们的梦想实现的那一天,也正是我们这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复兴之时。

上一篇:浅谈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案与综合布线应用中存... 下一篇:基于PLC的电机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