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14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8 09:20:28

【摘要】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8例高热患儿常规采用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剂量8mg/kg/次,用药后第30min,1h,2h,4h,8h分别测量体温。结果 降温有效率,1h为81.08%,2h为93.24%,4h为90.54%,8h为86.49%,布洛芬混悬液在第2h就能使患儿体温降至接近正常体温并维持6-8h。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降温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临产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液;小儿;发热;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住院中的148例急性高热患儿,其中男82例,女63例,各年龄段例数分布及原发病体温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年龄 6月-≤1岁 1岁-≤3岁 3岁-≤6岁 6岁-≤13岁

例数 22 48 52 26

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幼儿急疹 急性肠胃炎

例数 78 42 16 12

体温 ≥38.5℃-﹤39℃ ≥39℃-<40℃ ≥40℃

例数 68 70 10

1.2 体温 ≥38.5℃-﹤39℃34例,≥39℃-<40℃35例,≥40℃5例。

1.3 治疗方法

1.3.1 给药方法 全部例高热患儿常规采用抗炎或抗病毒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迪尔诺,武汉人福药业有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1)口服,剂量8mg/kg/次,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降温方法或降温药。

1.3.2 疗效观察 测量首次给药后第30min.1h.2h.4h.8h腋温并记录,且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出汗较多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体温下降<0.5℃为无效,≥0.5℃-<1℃为有效,≥1℃以上为显效。2 结 果

2.1 疗效观察,见表2。

表2 首次给药后各时间段的疗效

时间疗效 30min 1h 2h 4h 8h

显效 22 58 102 88 64

有效 86 62 36 46 64

无效 40 28 10 14 20

有效率% 72.97 81.08 93.24 90.54 86.49

2.2 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与原发病的关系,见表3。

表3 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与原发病的关系

疾病疗效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幼儿急疹 急性肠胃炎

显效 74 20 12 0

有效 16 6 4 6

无效 2 2 0 6

有效率% 95.74 92.85 100 50

2.3 不良反应 用药后出现胃肠不适8例,恶心、呕吐16例,出汗较多6例。3 讨 论

目前认为,发热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环氧化酶,在下丘脑产生前列腺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内控反应,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节的新水平。①过长时间的发热可增加机体耗氧和心输出量,加重患儿心肺负担。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易致惊厥。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高热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课题。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前列腺素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热及疼痛。②布洛芬还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其降高热的作用。③从本组表2显示,布洛芬混悬液的降温有效率1h为81.08%,2h为93.24%,且控制退热时间4-8h平稳而持久。从表3显示,布洛芬混悬液的降温效果,对呼吸道疾病优于消化道疾病,可能与患儿脱水有关。对有脱水的患儿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纠正脱水是至关重要的。布洛芬混悬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微的胃肠道反应,而小儿感染性疾病也容易并发胃肠道症状,患儿的胃肠道反应也可能与患儿的原发病有关。对于出汗较多的患儿,应补充足够的水份和适量的电解质。综上所述,布洛芬混悬液降温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口服应用方便快捷。避免了臀部肌肉注射可能引起的损伤和医源性感染,更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可替代注射剂为高热患儿降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发热的概念与解热抗炎免疫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6):372.

[2] 董舒.布洛芬混悬液口服与安乃近滴鼻对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03,9(3):50-51.

[3] 胡仪吉,吴圣楣.小儿常见解热药临床应用研讨[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3):187.

上一篇: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一篇:全方位护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