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的探索

时间:2022-06-28 09:18:46

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的探索

摘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迅速扩大,困难程度明显增加,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保证资金投入,拓宽助学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学校还应该建立学校资助体系,建立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有目的的帮助困难学生,还应该呼吁社会资助以及做好校内勤工俭学制度等,为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的双重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特困生;救助体系;资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迅速扩大,困难程度明显增加,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而高校的助困育人工作不仅关系到成千上万贫困学子能否正常完成学业,而且关系到校园的稳定、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对实现教育公平、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高校应不断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多途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有效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一、完善“绿色通道”制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

学校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凡是入学报到的新生,确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交纳学费的,在缓交全部或部分入学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先期办理入学手续入校读书,绝不把一名学生因贫困而拒之于校门之外。每年在寄发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同时,都要同时随寄材料详细介绍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措施,特别是学校实行的“绿色通道”制度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顺利入学,从而使每一个特困生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打消顾虑,坚定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信心。新生开学伊始,很多学校组织工作人员在车站及校园各个迎新接待处等多个地点设立“绿色通道服务站”,进行现场办公。当场为新生和新生家长宣传“绿色通道”制度,解释相应的规定与工作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现场办理相应手续允许先期入学,同时进一步宣传介绍学校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儿采取的各种资助政策和救助措施。这些工作一方面保证了因经济困难而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可以顺利入学,另一方面使经济困难学生对入学后的学习与生活有了心理预期,有利于救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绿色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难题,真正使“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成为可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每年都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也起到了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加大投入,争取资助,加强管理,确保各类奖助学金足额公正发放

由于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当地政府对学校的经济投入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充分利用学校投入的助困资金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工作重点可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校内干部职工的力量,号召和鼓励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干部职工,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从部门收益或个人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金,通过“一助一、手牵手”活动与特困生同学结成帮扶对子。二是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经济实力,争取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有针对性地主动向企业介绍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状况,争取他们在我校设立专项奖助学金。或是通过向企业推荐优秀贫困生的方式,建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尽量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特别是党政事业单位个人的资助,用以解决一部分特困生的困难。在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的情况通过媒体介绍给社会,同时宣传帮困助学的意义,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爱心,努力使他们加入到帮困助学的行列中。每一方面措施的实行都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贫困生的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资助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资助资源的有效作用,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助困资金的管理力度,通过规范程序和办法,确保助困资金发放的公正与准确。每年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和一般关注对象,建立贫困生档案,实行跟踪审查制度。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跟踪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对库中的信息做动态的修改。公开资助信息,透明确认过程。确认关注对象和确定具体资助对象的过程由辅导员老师主导和主持,在听取学生本人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综合确定。初步结果都要及时通过网络、告示等形式公布,并在学生中调查反映,核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公正。学校应还跟踪调查已发放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这些做法,充分发挥了已有助学资源的效用。当然,在公开确认程序和确定结果的过程中,需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注意保护特困学生可能存在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不原意公开的事情,不要因此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

三、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力度,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助困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为保证贫困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国家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在局限于学校的学生助学贷款,而且实行了生源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极大的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助困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更好的让学校和学生在此项政策中受益,各学校在为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的工作中,就要把工作做细做到位。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条件,通过网络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核、审批。简化了办理程序,减少了助学贷款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在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及办理后,尽量争取与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加强诚信教育;在学生毕业前及毕业后,则尽可能与毕业生本人、毕业生家长及贷款学生的接收单位建立长期的有效联系,尽量走访,以便随时了解毕业生的还贷情况,起到督促的作用。这些努力,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还贷意识,增加了银行对学校核贷款学生的信任度,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助学贷款主渠道的畅通,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探索助困育人工作新途径

勤工助学有着其它助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优势,它在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使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锻炼了各种能力,增强了自强、自立的意识,提高了他们战胜困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了助学与育人的双重作用。开展勤工助学一直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各高校一方面要将勤工助学的放在校内岗位的开发、管理与规范上,使勤工助学的助学与育人双重功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各学校挖掘潜力充分开发校内岗位,把学校管理、服务、后勤等工作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一些岗位开辟为勤工助学岗位。例如:各学校在校内设立了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大学生计算机服务站、校园书市、校园超市等一系列勤工助学基地,以及机关工作助理、辅导员助理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做好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发的同时,在确保学生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拓校外岗位。目前实行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鼓励企业在学校内部设立勤工助基地;二是将优秀贫困生推荐到信誉比较好的企业。学校有组织地开发了岗位,即确保了勤工助学学生的利益,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又建立了企业与学校的良好关系。

在现有校内勤工助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开拓校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具有潜力大,空间广阔等特点,学生在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的勤工助学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与社会联合建立的勤工助学基地;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主动在社会中寻求的勤工助学岗位。校外勤工助学基地的建立一般采取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联合的形式。勤工助学基地的建立既可以利用校园内丰富的人力资源,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又可以使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达到助困育人的效果,这种勤工助学模式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多赢”的效果。为确保校外勤工助学基地的有效运行,学校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方面主动和社会中的企业进行联系,探讨联合建立勤工助学基地的双赢模式。另一方面适当地挑选可行性项目,争取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与企业联合建立、还是自主建立的助学基地,都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尽量做到助学基地形式规范,管理科学,持续发展,要依托高校内的文化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打造以文化、服务、创新为主导的校园品牌,增强勤工助学基地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敏,高艳妮.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学理论.2010(32)

[2]王新国,张红,池晓玲.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5)

[3]薄建柱,司福利.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难点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1(11)

[4]魏东.新体系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07)

[5]王丽丽.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4)

上一篇:基于工程能力培养下的《水处理生物学》教学改... 下一篇:筋骨草甾酮对大鼠、小鼠血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