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分层次全息化体系构建

时间:2022-06-28 08:45:1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分层次全息化体系构建

[摘要] 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历经20余年的渐进式发展,在带来显著成效的同时,其功利化、工具化趋向成为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重新回归创业教育的本质,在创业教育的理念下重组分层次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全息化创业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分层次;全息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65?03

一、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概念演变与重新定位

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兴起主要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校持续扩招有关,由此引发的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剧,成为政府主导、高校推动的中国式创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在决策层面,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首次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随后,《就业促进法》《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在实施层面,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序幕。其中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KAB》《SYB》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在各高校逐步得到推广。在研究层面,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创业教育”为关键词对期刊正式进行检测发现,1989-1999年不到百篇,1999-2009年间近千篇,2009年以后每年逾千篇。专家及学者对创业教育研究的关注几乎与政府决策与高校试点、推广保持高度同步,显示出创业教育正在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那么什么是创业教育?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事业心及开拓技能”是学习的第3张通行证,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提高到同学术性和职业教育通行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在中国被翻译为“创业教育”。很显然,创业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可是,这一概念引入中国20余年,却在研究范式、政策解读乃至实施领域逐渐发生着变异:先是把创业教育从创新创业教育中解构,然后又将创业培训从创业教育中剥离,时至今日,尽管创业教育得到几乎所有职能部门的响应、得到几乎所有教育机构的青睐,可当盘点我们的收获时,往往还是止步于寻觅创业成功者的足迹。究其本源,还是与对创业教育本质的误读有关。比如,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企业家的速成教育”“创业技巧培训”“创业实务指南”;加之高校毕业生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又有学者认为,“创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困难所以选择自主创业”等。这股功利化的解读思路无疑给中国高校本就起步较晚的创业教育带来困扰与阻力。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高校创业教育重新定位。以学术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可以从创新教育切入;而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可以从行动能力切入,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创业教育理念下的“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应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注重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最终过渡到以“需求为导向”。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指毕业生通过成功创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更强调的是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也即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将来获

得、保持或创造工作机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续航保障。

二、基于需求导向的分层次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李怀康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劳动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职场上我们既要处理人机关系也要处理人际关系,既要硬技术更要支持硬技术的软技能,既要有胜任岗位的技能也要有行业的通用技能,既要适应今天的工作也要为明天的发展做好准备。美国学者特里林、菲德尔在《21世纪技能》一书中针对“今天的学习、教育是为了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为了掌握今天还没有出现的技术,为了解决今天还没有遇到的问题,为了适应今天还没有出现的工作。

笔者根据近年来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充分了解到学生、家长、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各自诉求基础上,对创业教育系列课程方案进行一体化开发研究,最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创新创业专门型、拓展型、渗透型分层次创业课程体系,从而为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新载体、新资源。所谓分层次,就是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差异与学生的职业期待,在高职院校按照时间序列,分阶段分类别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具体课程设置为:

初阶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思维创新与解决问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必修课,此阶段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职业基本素养教育。为达到“独立的,负责任的,(在协作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阶课程设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GYB/SYB创业培训》等公选课,让部分意愿在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有进一步提升需求的学生找到学习空间。通过集中训练,这部分学生将来可以在管理型、创新型职业生涯发展之路上获得机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学生骨干、创业社团这一潜能较大的群体上。

高阶课程设置:《创新项目申报》《虚拟公司体验》等网络课程,对矢志于创业的精英团队提供实操性体验与训练。这是根据职业综合测评及个人意愿,经过择优遴选的个人及团队进行与专业紧密型结合而精细化打造的体验课程。经过从网络模拟到实战演练,为具备创业能力的少数群体提供服务平台及资源保障。

三、全息化创业教育模式的系统设计

1. 创业教育需要顶层设计

如上所述,时间序列上的分层次创业教育课程离不开系统化的教育载体的创设。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构想时,可以而且应该将系统思维、跨界思维、人本思维作为人才培养的创新工具,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资源观统筹人才培养的设计策略,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方略。

按照这样的思路,在空间序列上,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门型、拓展型、渗透型第一课堂,与专业对接的社团活动、技能大赛、模拟训练第二课堂,以需求导向的社会实践、定岗实习、创业实操的第三课堂“三段对接阶梯式”全息化教育模式。例如,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案——在操作层面基本形成课内课外双线贯穿的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基于设计的学习方案——实现专业教学思路由针对岗位特定技能向为学生适应岗位技术革新、职位变迁、职业变化做准备的转向;在课外活动、竞赛中倡导基于合作的学习方案——营造面向职场的动态的校企合作育人氛围,将社团项目大赛、核心能力专项大赛、专业技能大赛演绎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孵化器、助推器。

2. 构建全息化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核心是创业、关键是创新、载体是项目。”[1]现实职业活动中“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的特殊表现决定了这种精神与能力的养成具有一般职业能力培训所不同的特殊规律: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在意识的启蒙与行为的改变,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需要系统、持续的项目方案设计与贯彻实施,需要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程序。

全息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具体指导下,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行动、体验,进行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价值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要求学生选择做正确的事,更强调学生学会正确地做事。该模式具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组织的合作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教学结果的创新性等特点。其目标预期是让教育主体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交替互补、师生民主式探讨与对话的运行机制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

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管理、服务等载体,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体验、行动中养成。所以要发挥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载体的育人功能,营造氛围、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全息化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教育载体的创设与支撑:以课程为载体,建立基于设计的分层次分阶段课程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能激发学生潜能的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管理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干部的培优与选拔上;以环境为载体,塑造融职场文化与校园文化于一体的高职院校新文化。

3. 基于行动导向的步骤及方法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模式,可以借鉴并整合“目标―示范―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2]即“ODPAE 科学训练程序”用于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具体来说,这种科学训练程序实施步骤为:

目标(Object):呈现教学单元特定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确认自己学习行动的目的。

示范(Demonstration):通过列举活动案例,分析能力表现形态,让学习者形成基本认知,树立达标的范本。

准备(Prepare):对应“应会”能力点找准“应知”知识点,形成对原理、流程的基本认识。

行动 (Action):立足职业活动过程,针对基于设计的项目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训练。

评估(Evaluate):通过师生互评、小组自评,实现教师、同学和本人的自我监控,对学习的成果形成反馈并提出改善方案。

参与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全过程评价同步融入其中。参与式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 头脑风暴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人体雕塑教学法等。在整个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需要保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是学习和成长机会的心态,作为教师也身负课堂主持人、课外引导者、项目咨询者的多重角色。师生通过角色转换、积极融入,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高,为学生创设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 许朗,熊素兰.“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2011(2):104-105.

[2] 李怀康.养成职业能力五个关键步骤的推理及实施[J].高等职业教育学报,2009(1):4-10.

上一篇:地方工科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新探 下一篇:农业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