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

时间:2022-06-28 08:00:18

千古文章意为高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毫无疑问,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那么文章究竟该如何立意呢?

一、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文章立意时,打破思维定式,对于所需要表现的主题,不是从正面开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反的方向探究思考,引出论题,展开论述,从而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往往被人们用来比喻一种坚定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这种意向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坚牢难破。但我们一旦运用逆向求异法,便可得出一种崭新的立意:蚕一生都在作茧自缚;蜡烛在燃烧的同时,内心不住流泪,它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怨恨。这一立意显然新颖别致。

有一篇以《历史,从那一夜开始》为题的满分作文,作者把笔触聚焦在司马迁受刑前的那个“暮秋之夜”,点明“真正的勇敢不是为小事死去,而是为大事卑贱地活着”的主题。这种把勇敢和卑贱放在天平两端,构思既大胆又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反弹琵琶”也不可乱用,对于一些道德准则或传统美德方面的立意,如“诚信”“勤奋”“孝敬”,等等,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这一点尤其值得考生注意。

二、化大为小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重大的思想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是采用这种写法,文章通过写“我”和人力车夫对待“老女人”的态度,表现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还表现了自我解剖的精神。如一篇作文中作者选用了两个材料,一是一个留学新加坡的中国学生,在即将登上回国的班机时,被机场拒之门外,理由是他还有两本在国家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尚未归还;二是一个德国的高才生,四处寻求就业机会,却四处碰壁,原因是他的档案中记录了他两次在公交车上逃票的经历。文章选用的借阅图书未还、公交车上逃票两件事可谓小,然而,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大:人文素养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积淀与培育。这就探到了事物的本质。

三、比较综合

现象其实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事物的本质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同学们要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省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如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假如你的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那么它的层次就不高,思想也不够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毫无个性可言。如果你的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那无疑是高人一等的。

四、联系时代

因高考作文题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我们肯定会眼前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五、由实到虚,开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看事物的表象,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到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的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他们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交通法规,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进一步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文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上一篇:幸福:奋斗与亲情的衍生物 下一篇:12名高考状元谈语文复习:课内开花课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