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会计信息效用分析

时间:2022-06-28 07:51:41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会计信息效用分析

【摘 要】 会计信息效用是衡量信息价值的有效尺度,对于投资者而言,分为过程效用和目标效用。文章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从投资者个体因素和相关环境因素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系统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会计信息效用影响因素。最后,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进行评价,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最大化的可行性和意义。

【关键词】 投资者; 会计信息效用; 效用影响因素;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信息是反映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是对经济事项的价值反映和对资金运动的过程监控。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信息使用者(在本文指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要为投资获取预期报酬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决策有用观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挑战原有的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对投资者而言,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比受托责任观下更多的价值含量是理论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使投资者保护相关研究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人们更关注投资者保护对于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沈艺峰,2004,2005),或分析制度安排对于投资者免受公司内部人的掠夺的重要性(许小青等,2008)。为针对性地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本文从会计信息效用的内涵出发,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找出影响会计信息效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在决策时带来的效用,从信息运用的角度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及实现过程分析

(一)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借鉴经济学的定义,陈建龙(1996)指出信息效用是指用户使用信息所取得的效果,它是信息消费的效益尺度、问题解决的结果表征和信息用户的价值目标之总称。本文结合经济学中的效用以及信息效用的定义,将会计信息效用定义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感知的信息价值的衡量尺度、信息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且这种感知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使用者主观心理感觉。对投资者而言,将会计信息效用分为过程效用和目标效用。过程效用是指信息活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效用,其实现是以投资者个体获取自身利益为基本前提的。会计信息目标效用分为会计信息服务消费效用和会计信息创造消费效用。所谓信息服务消费效用是以实现投资者为追求投资回报为目标的消费行为,而信息的创造消费是以提高市场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消费模式,这是信息目标效用的关键所在。

(二)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实现过程

信息使用者在活动的各个方面和阶段都可能得到不同表现的信息效用。对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效用实现过程与其决策过程密切相关,结合Tversky和Kahneman(1979)提出的分析投资者决策过程的“前景理论”,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存在是伴随投资决策过程而产生的,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以信息需要的满足为基础,表现为信息需要的满足过程,通过信息编辑阶段和评价阶段,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目标效用,其效用会及时反馈给投资者,循环往复,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用。

三、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影响因素分析

从会计信息效用实现图来看,投资者个体因素以及相关环境因素是会计信息过程效用实现的初始阶段,其决定整个过程效用的形成过程。投资者个体因素是投资者存在的认知不同所导致的,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指的是投资者所处的投资环境、与投资决策相关的外界环境,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环境和会计信息产生的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主要包括会计准则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会计准则环境对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则主要是行为经济学角度的管理者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偏差。

(一)投资者个体因素分析——认知心理学角度

认知是人们获得、储存、转换、运用以及沟通信息的心理过程。根据加洛蒂(2005)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于信息受众来说,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时,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笔者从两个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剖析:一是认知限度。认知限度主要表现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上。个人对信息的接受有被动、消极地接受和积极、有选择地接受两种方式。对于会计信息而言,虽然信息使用者是积极、主动地接受,但信息接受者并不能对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充分消化”,一旦出现“消化不良”,则会导致会计信息传递失效,影响会计信息效用。二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信息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传播者或对传播信息的误解,从而导致其对传播者意图的理解偏差,其存在会影响信息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与认同。对会计信息而言,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其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和模糊趋势认知偏差。存在认知偏差会使信息受众在信息处理上出现一定程度偏差,如存在模糊趋势的认知偏差,当市场异动时,非理性的冲动战胜模糊趋势进行非理性的投资,而不关心实际信息披露情况。

(二)相关环境因素分析——系统论和行为经济学角度

1.系统论角度——会计信息系统环境

会计准则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形成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这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刘泉军和张政伟(2006)认为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能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和特殊“协议”不可能穷尽现实中的所有情形。会计准则的刚性与现实适应性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对投资者使用信息产生影响。

2.行为金融学视角——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是一个契约组合,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就是管理层承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但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管理者存在理性动因。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上市公司管理者负责披露的,因此管理者的行为决定其内部环境。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当市场是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管理者对市场的非理会作出理性反应。管理者行为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相关学者总结出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弱势有效市场,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令人质疑,存在一定偏差。而投资者的偷懒以及过度依赖市场机制的行为会出现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影响会计信息效用。

上一篇:担保公司盈利能力与持续经营能力提升初探 下一篇:不同区域同一行业财务杠杆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