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中杂色烟的产生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6-28 04:09:48

烤烟中杂色烟的产生及解决方法

【摘要】通过对烤烟中杂色烟叶产生过程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减少杂色烟叶的产生,增加烟农经济收入,提高烟农经济效益,提升卷烟工业原料品质,提高卷烟安全性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烤烟杂色烘烤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一些烟叶因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不当、调制失误或烤后处理、保管不当等原因造成烟叶表面光滑、杂色、含青等特征而导致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均明显降低,根据我国现行烤烟国家标准依据这些烟叶外观特征及其数量指标划分为光滑叶组、杂色叶组、青黄烟组和微带青组。

一、杂色烟的概念

杂色是指烟叶表面上非基本色斑块(青黄烟除外)。杂色包括轻度阴筋、蒸片、局部挂灰、全叶受熏染、青痕较多、潮红、受蚜虫损害等。杂色叶组的烟叶是指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面积20%以上(含20%)的叶片。

二、杂色烟品质特征

品质特征:带杂色的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少,杂气增多,刺激性增大。杂色面积越大,质量越低[2]。叶片挂灰部分水溶性糖大量减少,总氮、不溶性氮、烟碱变化不大。潮红叶片水溶性糖大量减少,总氮、烟碱略有减少,不溶性氮略有增加。

三、杂色烟产生的原因

1.生产过程技术操作不当,使烟叶本身素质不好而难于烘烤

1.1是种烟土地选择不当,用肥田肥土或不适宜种烟的地方种烟[3]

优质烟叶生产多集中在丘陵地带,要求肥力中等,含氮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2.5%)富含磷、钾几中微量元素,结构疏松,土层较厚保水保肥保温性能好,便于耕作的砂壤土,中壤土质上种植。

1.2是田间管理不及时,烟株生长发育不平衡而使烟叶本身素质不好

1.3施肥过量,偏施氮肥,养分不平衡

肥料三要素比例对烟叶产量,质量有明显差异:单纯增施氮肥或氮肥偏多,磷钾不足,比例失调,烟叶质量下降。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上,同时增加磷钾要把握适当比例,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比例为1﹕0.5-1:2-3较为适宜,但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品种的需肥特性适当调整。

1.4早,留叶数少,形成“天盖地”株型,特别是上部叶营养过剩而难于烘烤产生杂色烟;打顶时倡见花打顶

1.5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前期光照少、中后期干旱或雨水过多而导致烟叶素质不好难于烘烤产生杂色烟

2.烤房不标准

烤房上层和平温差大、升温不灵敏、天窗地洞大小比例不当、排温不顺畅,不能保证烘烤工艺需要而产生杂色烟。普通烤房质量标准是:①大小适宜,结构合理,设备齐全,进行烧火、观察、通风排湿等操作方便;②升温灵敏,控温稳定,保温良好,平面温度均匀;③排湿顺畅,调控灵活;④坚固耐用,节省燃料。

3.烤前作业不当也容易产生杂色烟

3.1叶的成熟度不当,下部烟过熟、上部叶未充分成熟时采烤极易产生杂色烟

3.2堆放过程中弄伤烟叶,使烟叶组织细胞坏死而难变黄呈青痕烟

3.3或绑竿过程中没有进行分类绑竿和分类装炕,使不耐烤的过熟叶混绑,处于烤房温度相对一层较低的中上层而过度消耗养分形成杂色烟

3.4密、装炕密,烤房超载,难于升温,排湿困难而形成杂色烟

4.烘烤方法不当最容易产生杂色烟

4.1 35℃下的低温变黄时间过长, 干物消耗过大,烟叶也不出汗不失水、不塌架不发软、硬变黄而难于定色形成杂色烟(也称为“饿挂灰”)

4.2升温过慢或过快,特别是在46~48℃烟叶未黄筋小卷筒、55℃未达叶片全干的“大卷洞”就升温干筋而形成杂色烟(也称“热挂灰”)

4.3干筋期升温不稳,忽高忽低而形成挂灰烟、洇筋洇片(也称“冷挂灰”)

4.4干筋期温度超过68℃形成烤红烟

5.烤房火管漏烟形成杂色烟

烟叶在烘烤的定色干叶期,火管漏烟,煤燃烧的SO2进入烤房,烤房通风排湿不顺畅,湿度过大,烟叶表面存在凝结水,SO2溶于水形成H2SO3,烟叶表面产生绿色的水渍状花斑,称之为亚硫酸毒害。烟叶在烘烤的变黄期和定色期,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便会产生亚硫酸毒害[4]。

6.回潮下炕过度和保管不善也容易形成杂色烟。

四、防止杂色烟产生的方法

1.认真选好种烟土地

决不能用肥田、烂田、易感病田土种烟,对上年种烟的土地实行轮作;适宜种烟的田土要想法实施麦杆、荞杆(最好碎成小节)垄上覆盖,桔杆还田。

2.适时移栽,及时管理

在烟苗移栽时要做到适时移栽,使烟株稳长健长,达到“稳蹬喇叭口,晚现杉树巅”的目的;防治好蚜虫。

3.施肥要做到科学、经济、合理、及时,养分平衡

一般每亩用好一套营养齐全而平衡的烤烟专用复合肥即可,不施尿素等氮肥,不施含氮肥、病菌多的清粪水,做到水肥协调,以水促肥,以肥促烟,达到氮磷钾比例协调、烟株需肥“少时富,老来贫”的目的。

4.科学打顶,合理留叶

打顶后的定型烟株应呈“腰鼓型”或“筒型”,严防打顶早留叶少的“倒塔型”的“天盖地”烟株。打顶后应随时彻底抹芽,不能让烟芽长到2寸长,做到“顶无花,腰无杈,下无草,烤后一棵桩”。

5.修建合格烤房

修建或改造烤房必须达到标准化,做到升温灵敏、平面温差小、排温顺畅、节约能源,能满足“三段式烘烤工艺”的需要。

6.掌握好各部位烟叶的采收成熟度

做到下部叶适熟早烤,一般移栽后55天开烤脚叶,严防脚叶过熟才采烤;中部叶完全成熟后采烤;上部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烤或砍烤。

7.绑竿时注意分类

绑竿前或绑竿过程中,要认真按过熟、成熟、尚熟、欠熟几个档次进行分类,实行分类绑竿,做到同质同竿;装炕时,上升式烤房将过熟叶装在温度高的下层,成熟叶装在第二层、尚熟叶装在第三层、欠熟叶装在第四或第五层,下降式烤房,将过熟叶装在靠火管一侧,然后将成熟叶装在最上层,尚熟叶装在中层,欠熟叶装下层的火管对面侧。

8.合理绑竿、装炕密度

一般8×8的烤房1.5m长的烟竿,正常的下部叶绑50~55卡、100~110片叶,中部绑50卡、100片叶左右,上部叶绑60~70卡、120~140片叶;装炕时下部叶竿距22~26cm、中部叶22cm、上部叶18cm.对干旱烟应适当多绑多装,多雨水分大的烟叶应少绑少装。

9.正确运用好“三段式烘烤工艺”

9.1变黄期在35~37℃烘烤24~36h,让第一层的叶尖部变黄8~10cm,变黄程度30%以上,湿度调整在33~34℃,之后应升温到38℃稳温变黄,达叶身发软、8成黄;之后升温到40~42℃,使二层烟叶达9成黄,主筋发软使其湿度保持在35~36℃;变黄期要注意变黄程度达布道要求是,不要提前转火。

9.2定色期42~48℃,湿温36℃,保证烟叶达黄筋小卷筒(叶片半干)才能升温超过48℃,否则,易出现微青烟;定色后期的干温51~53℃、湿度36~37℃,一定要让烟叶大卷筒(叶片全干)、正反面色差小后才能超过55℃,进入干筋期,否则,易形成挂灰烟;定色期要注意湿度的严格控制,“无水不变黄,无水不坏烟”。烟叶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品质。

9.3干筋期不能超过68℃,最好在65℃烤干主筋,用地洞、天窗的关和开控制湿球在38~40℃之间,天窗不能关死。干筋期烘烤的具体措施是:用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加速主脉水分的排除。控温控湿干筋,要求保持中火烘烤,干湿球温度分别不得超过68℃与40℃,克服烤红烟;烧火不能猛降温,克服阴筋、阴片。

10.密封火管

严格密封火管,不要让带有SO2的烟气进入烤房,若在烘烤过程中发现烤房进入烟气,要及时排出,并查清源头,彻底整治。

11.正确回潮保存

正确回潮下炕和保存好烟叶,防止水分超限烟、潮红烟和霉变烟出现。

五、小结

杂色烟质量低、安全性差是不受卷烟工业欢迎的低质量副组烟叶,也正因为此在烟叶收购中价格也较低,烟农的收益也低,经济性可用性都较差,属于烟草工业系统、商业系统以及烟农都不喜欢的烟叶类型,但此类烟叶在种植及烘烤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要减少此类烟叶的数量只有从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成熟采收以及科学烘烤等方面入手,而这些手段又都需要烟农来具体操作,因此,加大对我国广大烟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广大烟农的科技素质,是提高烟叶等级,降低杂色烟叶产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闫克玉.赵献章. 烟叶分级.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宫长荣. 烟草调制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刘国顺.烟草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雷丽萍.崔国民.云南烤烟生产新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甜菜夜蛾对葱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不同抚育措施对湿地松根系及林木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