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的应变战略

时间:2022-06-28 02:53:29

行业报的应变战略

应对变局,愚钝还是睿智

报业自诞生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忐忑不安,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报业以及报人对已经面临的危机,思路混乱,各执己见,严重缺乏理性的论断和前瞻性的预见,以及对眼前遇到的不可回避的严重困难的战略性调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关于迎接挑战的真知灼见,但是总体上是零散和非系统的。有些论述还带有非理性的感彩,或盲目乐观,或极度悲观,或麻木不仁。

不仅如此,报业还未能超越传统的办报理念和竞争策略,竞争手法陈旧,价格拼杀惨烈,失血过多,体弱虚胖,相互之间的合作还是那样虚情假意。报业面对新媒体挑战的心理和表现,有点像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各国面对强秦的情景,都想利用别人的力量而自己不出力,连联合起来进行简单的权益维护都不能形成共识。在媒介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报业的表现是传统僵化,自私自利,老态龙钟,落后陈旧,令人失望和担忧。

在报业家族中,产业报的表现和其他报业基本相同,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比其他报纸更为严峻和复杂。产业报的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不同寻常。产业报经受住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的考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也存在着先天不足,比如:管理和经营报业的专业能力比较低,一流的报业人才比较少,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等。过去,产业报所克服的困难、排除的障碍、解开的难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策略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是适应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是微观的而不是宏观的。而现在产业报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给产业报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已经不是苗头、倾向、趋势、未来,而是每天在眼前出现,随时显现的活生生的、鲜亮的、生动的现实。这种变化虽然不是陡变、突变、骤变,未像火山爆发那样触目惊心、震撼心魄,未像遇到惊涛骇浪、巨型冰山的航船那样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但是,却相当深刻、长远、重大。越是身在其中,越是接触具体的经营,越是渴求有新的发展,越是展望未来,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的体会和理解就越强烈、越刺激、越深刻、越理性,除非当事者是昏聩、麻木和愚钝的。

直面新媒体,进攻还是防御

双赢、多赢、共赢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这样的情景是温馨的,但严酷的现实中却很少出现这种美好的情景。即使出现了这种情景,也是双方或多方利益达到均衡的结果,而利益均衡绕不过的过程是竞争。竞争是实现各方利益均衡的最有效方法。那么,产业报与新媒体的关系是合作为主导还是竞争为主导?新媒体与产业报能否实现自然融合、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极其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由于舆论的误导和新进入者的竞争策略迷雾,产业报产生了大意和疏忽,其中最突出的是采取了保守的、被动的防御性战略。不能说产业报没有危机意识,也不能说产业报未采取应对措施,更不能说产业报是昏聩的弱智阿斗。但是,产业报确实存在盲目乐观情绪,内心里期待着与新媒体的自然融合和发展;也确实存在着被漂亮的时髦概念所迷惑,将自己的宝贵资源无偿让竞争对手使用,松懈了竞争意识,更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知所措的憨态。

新媒体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对攻城略地、扩大疆域有超常的激情和能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业道路不胜则亡,生存压力的强劲推动使它们高度紧张,百倍努力。尽管它们不断地生,不断地死,但是,它们前赴后继,一浪高过一浪,一批胜过一批。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剩下的、存活的树苗,耐干旱、抗严寒、战风暴的能力更强。它们的激情、顽强、斗志,从何而来?从理想而来――它们有着改变世界、改变传媒结构,创造新的生活和奇迹的追求;从愿景而来――它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和辉煌,幸福的前景不断向他们招手致意;从新技术而来――它们依靠新技术破门而入,对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嗜好。

面对新媒体的强烈攻势和万丈豪情,行业报没有果断地迎上去,与之共舞,与之共享。新媒体是一块处女地,谁开垦谁就有机会收获,谁主动谁就有机会领先,谁运作得当谁就有机会成功。没人享有优先权,也没人垄断。机会几乎是平等的,进入几乎没有门槛,推出十分自由。可是,由于行业报采取的是被动防御战略,没有全力以赴或投放主要力量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丧失了千载难逢的领先发展的机遇。

未能领先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更不能说是失败。但是,如果不在发展战略上迅速从防御转变到进攻,真可能机会殆尽,被淘汰出局。进攻战略并不排斥与新媒体的合作,而要与新媒体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共赢的关系。真正的合作共赢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出击和适度的竞争。适度竞争是现代合作的特点,放弃竞争不但不能合作共赢,很可能连生存的权利都会丧失。

进攻的战略也不是急于求成,大干快上,速战速决,而是发挥优势,科学策划,扎实推进,大胆实践,不怕失败。有机会进入的新媒体领域就进入,有条件上的新媒体项目就努力上,不放弃、不耽误、不错过发展的机会。新技术的出现对新媒体是机会,对产业报同样是机会,产业报吸纳新技术的条件和资源要比新媒体强。新技术渴望依附在产业报上,期冀通过产业报使自己的能量得到发挥,而这种热情和期待却往往被产业报冷淡地、不积极地拒绝。因为产业报对新技术在战略上是防御的,没有把新技术当成机会,只当成了挑战。这种消极战略是产业报面对新媒体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

内容资源,集成还是原创

产业报要从以媒体为中心转到以资源为中心,是产业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成的共识。但是,资源从哪里来呢?有人说,由于产业报一般都依附于政府行政或经济管理部门,在获取相关信息上具有便利条件,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产业报在政府部门里,多数是处于边缘地带,在信息的获取上与其他媒体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有优先权。优先获得的信息对市场化媒体来说,作用不大,有的产业报对此还感到头疼,食之无味,弃之不行。由此,有人又说,可以用集成方法获得信息。在新媒体已经大行其道的环境下,集成能力最强的不是产业报,而是产业报的竞争对手――网站。网站虽未做到像自己宣称的那样“一网打尽”,但是,信息集成能力是绝对领先的。但能够轻易集成到的信息价值往往并不高,有的还可能是虚假的。如果所有传媒都致力于集成和整合,而没人去创造,这个世界还会每天都是新的吗?如果产业报以己之短,攻别人之长,还会有希望吗?所以,简单集成或者整合都是饮鸩止渴,慢性自杀,最终的结果就是温水里的青蛙。

那么,实现以资源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的理想路径在哪里呢?在原创。何谓原创?独家发现和传播的新闻、独家创办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信息、独家收集并进行科学分析的信息都是原创。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独家”概念与自我封闭、拒绝合作、单打独斗不是一回事,强调“独家”的意义在于创造出产业必需的、不可替代的、不易模仿的价值。面对如海的信息,人们最难分清的是什么是新的,什么是旧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信息的雷同和虚假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不仅严重误导了人们的行为,而且滋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新闻的独家和原创就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

新闻业的原创与产业界的原创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相对来讲,新闻的“原创”和获得相对容易,既可由团队合作也可由单个人操作,既可瞬间实现也可能耗费较长时间,由此也带来了新闻产品的易碎性、易逝性。而产业原创的难度大于新闻,稳定性胜于新闻,产生的价值高于新闻,需要的条件也比新闻复杂,系统性更是要强于新闻。正是基于此,产业报完全可以通过产业界的“原创”来实现以资源为中心的战略转变,而这一点正是新媒体和其它都市媒体所难以企及的。

作者系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上一篇:对建立报刊退出机制的思考 下一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