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番茄新品种洛番10号的选育

时间:2022-06-28 11:24:40

高产优质番茄新品种洛番10号的选育

摘要: 洛番10号是洛阳农林科学院(原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0年用自选系985为母本、98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粉红果番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75 d左右;果实高圆形、粉红、色泽鲜亮,果脐及花痕小,平均单果质量170 g,畸裂果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可溶性总糖含量3.11%,总酸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230 mg·kg-1,优质、高产;田间表现高抗叶霉病,中抗病毒病;耐寒、抗热、耐弱光、耐贮运,早熟性好,适应性强,667 m2产量6 000 kg,最高产量8 500 kg。适宜河南省各地春季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关键词: 番茄; 新品种; 洛番10号; 高产; 优质

1 育种目标

进入21世纪,随着设施农业和番茄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对适合保护地生产的番茄品种需求不断扩大,生产上迫切需求耐贮运、货架期长且符合我国消费习惯的粉果型番茄品种[1-5]。针对我国现阶段保护地设施多以不加热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栽培中早春保护地番茄面积较大的特点,笔者把培育适宜保护地栽培早中熟硬果型粉红果番茄品种确定为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性

母本985是利用国内保护地一代杂交材料经多代定向系统选择的优良株系zz502,与从国外引进的耐贮F1代后代材料经温室加代种植、分离、选择、连续6代系统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HL144杂交,在后代分离过程中,根据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种植表现,选择无限生长型,耐低温、耐弱光、叶量中等、果实硬度好、连续坐果能力强及综合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经多代套袋自交和连续株选,选出的最佳株系。该株系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深绿;第8~9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2~3片叶;果实粉红色,高圆形,幼果无绿果肩,果面光滑,色泽鲜亮,果脐及花痕小,商品性好,食味甜酸适中,可溶性固性物含量5.9%,平均单果质量180 g;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病毒病、叶霉病,耐低温、弱光性好。

父本986是利用自选的矮秧自封顶,早熟,茎叶黄绿色,含有高抗病毒病(TMV)基因,亲和力强,抗性遗传稳定,坐果节位低,节间短,畸形果少、不裂果的自交系84-2与早熟含抗叶霉病、果形好、果实畸裂率低、自然坐果率高的自交系90-16杂交,经多代系统选择而成。该株系属高自封顶类型,特早熟,配合力强,综合抗病性好;果实圆形,粉红色,硬度较大,果个大且均匀,果面光滑,色泽鲜亮,食味甜酸适中,果肉沙质,品质优良,不易裂果,平均单果质量185 g。

2.2 选育经过

于2000年用自选系985等为母本、986等为父本进行人工杂制组合50个。2001—2002年进行了配合力测定,从所配组合中选择抗病性好,果形好,果色鲜亮,果实硬度大,产量较高组合3个进入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重点调查番茄产量、果实商品性、适应性和抗病性,985×986组合(代号20226)表现优良,成为中选组合,随命名为洛番10号,进行大区示范;2005—2007年在洛阳市进行了多点示范试验,20226表现优秀;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同步进入河南省番茄品种生产试验。2009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品质分析等程序选育而成了高产、优质、多抗、耐寒、耐弱光、抗热、耐贮运、适应性广的优良早中熟粉红果番茄一代杂交新品种——洛番10号。2010年1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鉴定,鉴定证号:豫品菜鉴2010009。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3—2004年在院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小区面积2.67 m2,参试组合3个,对照为中杂9号。洛番10号2003年平均667 m2前期产量4 512 kg,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22%,平均667 m2总产量8 512 kg,比对照增产24%;2004年平均667 m2前期产量3 578.6 kg,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13.2%,平均667 m2总产量8 207.6 kg,比对照增产19.6%,居参试组合第1位(表1)。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成为中选组合,随命名为洛番10号。

3.1.2 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 2008—2009年洛番10号参加了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以中杂9号为对照。2008年试验结果显示:洛番10号平均667 m2前期产量3 890 kg,比对照增产11.9%,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667 m2总产量6 934 kg,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17%,5个试点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9年区试结果显示:洛番10号平均667 m2前期产量3 284.2 kg,比对照增产11.2%,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667 m2总产量5 019.6 kg,比对照增产12.8%,5个试点中有4点增产,1点略减产,居参试品种第2位(表2)。

3.1.3 河南省番茄品种生产试验 2009年洛番10号参加了河南省番茄品种生产试验,参试品种5个,试点5个,以中杂9号番茄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洛番10号平均667 m2总产量5 568.1 kg,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20.2%,居第2位,5点全部增产;平均667 m2产值7 450.2元,比对照中杂9号增值20.4%,居第2位(表3)。

3.2 果实品质检测和商品性调查

2009年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品质分析,洛番10号维生素含量230 mg·kg-1,可溶性总糖含量3.11%,总酸含量0.29%,糖酸比10.7(表4)。2008—2009年河南省番茄区域试验结果,洛番10号平均单果质量170 g,高于对照,果皮、果肉厚度优于对照,口感风味甜酸,可溶性固性物含量5.475%,高于对照,畸裂果率7.17%,低于对照的13.94%,综合品质优于对照(表5)。

3.3 抗病性鉴定

2008—2009年洛番10号在参加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时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洛番10号在各试点未发生叶霉病或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4.4,表现高抗叶霉病,中杂9号(对照)为0。在各试点未发生病毒病或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17,表现中抗病毒病,中杂9号为16.4。

4 品种特征特性

洛番10号属早中熟、粉果、硬果型番茄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75 d左右;茎叶绿色,普通花叶,第1花序着生于8~9节,花序间隔2~3片叶;果实圆形,粉红色,果面光滑,色泽鲜亮,果脐小,果实硬度高,平均单果质量170 g,心室数3~5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可溶性总糖含量3.11%,总酸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230 mg·kg-1,鲜果口感甜酸适中;种子芝麻形,灰色,千粒质量3.8 g;田间表现高抗叶霉病、中抗病毒病,耐寒、耐弱光、耐贮运;早熟性好,适应性强,667 m2产量约6 000 kg,最高产量8 500 kg。

5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种植区域

从试验结果看,在河南省各地均可种植。

5.2 适宜播种期及种植密度

春季露地栽培,元月上旬至2月中旬均可播种;夏季栽培5月上旬播种;秋季栽培6月25日左右播种;温室秋冬茬栽培8月中旬播种;温室早春栽培11月上中旬播种,越冬栽培9月上旬播种。667 m2栽培密度3 300~3 500株。

5.3 肥水管理

大田管理,每667 m2施优质粗肥(鸡粪)5~10 m3,复合肥100 kg。保护地丰产栽培,667 m2施优质粗肥(鸡粪)20 m3,复合肥100 kg,坐果期一般追肥2~3次,每次667 m2施尿素30~50 kg,同时注意追施磷钾肥、叶面喷肥,后期视生长情况及时追肥。

5.4 整枝打杈及保花保果

采用单干整枝,春、秋保护地栽培留4穗果,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留6~8穗果,用防落素及番茄灵防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

5.5 病虫害防治

用地星防治地下害虫,用一遍净或菊酯类农药防治蚜虫、棉铃虫和烟青虫,用代森锰锌、瑞毒霉、杀毒矾、灰霉快克、速克灵、百菌清等防治病害。

5.6 制种技术

在河南省保护地制种时,1月上旬至2月中旬均可播种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667 m2栽培密度3 300株,父母本比例为1 ∶ 4,父本播后7~10 d播母本。用采粉器或采摘花朵,去掉花瓣,用干燥器干燥花粉,中蕾期人工授粉,适宜温度25~30 ℃,适宜授粉期4—5月。667 m2制种产量15~20 kg。

参考文献

[1] 杜永臣,严准,王孝宣,等. 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文献综述[J]. 园艺学报,1999,26(3): 161-169.

[2] 董啊娜. 耐贮番茄材料果实贮藏特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2008.

[3] 余诞年,吴定华,陈竹君. 番茄遗传学[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1-49.

[4] 李锡香,蔚,杜永臣. 蔬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01,28(S1): 617-626.

[5] 霍建勇,刘静,冯辉. 鲜食粉果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遗传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 152-154.

上一篇:西葫芦新品种欧美圣玉的选育 下一篇:厚皮甜瓜品种 IVF117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