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8 10:54:27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成为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本篇文章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出发,找出初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9-02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使得初中生物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有所降低。虽然有部分生物老师开始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老师过于追求生活化的教学,他们只是生硬地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捏”在一起,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使得生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课前导入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老师大多数是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课堂主题,这种课前导入的方式非常生硬。本来生物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有难度,加上老师这种枯燥、生硬的引入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对学习生物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老师务必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物老师更多地是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甚至不愿意听老师的课,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是课本上的,自己课后也能自学,因此不重视课上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要在立足于生物教材的基础上,开拓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保证生物教学的有趣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形式落后

生物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一般是“我讲你听”的方式,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授生物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虽然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地提问学生,但是提问的内容大多数是课本的课后习题,提问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和恐惧,不主动地回答问题,最终导致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四)课后作业方式死板

课后作业是用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将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生物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立足于生物教材,在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生活因子,真正地联系生活,将生活问题生物化,生物问题生活化,充分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思想,从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带来的作用,更加懂得如何运用生物知识和生物思维来观察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分析

(一)巧用社会热点,引出新课内容

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具体来说,老师在开始讲新课之前可以跟学生讲述当前的热点新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便得到了集中,然后老师便可以顺势将新课内容引出来,让学生能够最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举个例子,老师在教“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内容之前,可以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听说最近的‘雾霾事件’呢?有谁能够给大家讲讲呢?”学生们听到了最近的热点问题――“雾霾”,便激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雾霾是由工业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其他灰尘等有毒物质引起的,如果人体长期吸入这些物质,会对呼吸道产生感染的”。这时老师便可以顺势说:“那么你们知道呼吸道是怎样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吗?”学生们都将目光集聚到老师身上,急切地希望老师能够继续讲下去,老师便可以说“答案可以从我们这节课中找到”。通过巧用社会热点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老师没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下,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知识,巩固生物知识。举个例子,老师在教“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节内容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冰箱放久的蔬菜,拿出来浸泡在水中一会,蔬菜叶子就会变得新鲜呢?”这时学生们就会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老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水分进入蔬菜体内的动态图,在这种有趣的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生物知识的教学变得高效、有趣,从而保证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设疑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能够通过提问来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课堂上走神。因此,老师应当巧妙地使用提问手段,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举个例子,老师在教“人体中的营养”这节内容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天三餐主要吃的是什么呢?”这时有同学说“米饭和鱼”,有的说“我们午餐吃面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便可以继续问:“你们知道你们所摄入的物质中含有那些营养物质吗?”学生们摇了摇头,老师继续说:“其实每一天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是一定的,但是具体的比例你们是否知道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便可以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设疑法,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熟悉的事物与课本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2.情境法。老师可以将生活搬进生物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生物所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增加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老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根据所教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并且从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然后在课堂上创设这种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沉浸于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举个例子,老师在教“青春期”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到底有什么特征,并且让学生上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处于青春期时会是怎么样的。学生看到这种场景演绎的教学,便心情激动,有的学生从生理的角度来表现青春期,比如他们用红笔在自己脸上画了好几个红点,这表明“青春痘”出现了;有的学生从心理的角度来表现青春期,他们演绎了一个遇到一点烦心事就乱发脾气的场景,从而体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心情烦躁,很难静下心。通过这种情境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前面提到,老师只是将课后作业当作是学生的日常任务,没有充分地发挥课后作业的效用,使得学生对完成课后作业产生了厌倦感,也影响了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师务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适当地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举个例子,生物老师在教“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感受爱护植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绿色植被在生物圈氧碳平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认识到绿色家园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另外,老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变成一项长期的任务,让学生在长期的观察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举个例子,老师在教“被子植物的一生”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种一颗被子植物,例如桑树、牡丹、玫瑰等,然后观察被子植物从一颗种子到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要对这个生长过程进行记录,最后形成一份被子植物的生长报告。学生在这个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并且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而不再是课本中枯燥知识的展现,从而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是需要老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地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活因子,并且科学、合理地将其结合起来,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保证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方.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4.

[2]王金萍.优化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方法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3]杨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54.

上一篇:人老三动益处多 下一篇:带鱼鳞需要洗掉吗等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