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

时间:2022-06-28 07:55:19

探讨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

摘要:新形势下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措施

前言:

生态工程在园林中的体现就是生态园林,其特点是园林不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是更具有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在生态园林城市中,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对于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与构建的现状

回顾现代城市运动历程,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始终是一对难以分离的矛盾体。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每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城市扩张,都免不了要引发一场新的环境危机和保护运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的造园思想;理想城市的构想;规划思想和理论的萌芽;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绿地规划;生态规划思想的兴起。其中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与构建是生态规划思想兴起的代表。不过我们通过对一些城市绿地利用状况及市民活动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1)城区内绿地尚不成系统。城市内的绿地多成孤立的斑块状布局,未形成网络系统。在生态功能上,由于新建的街头绿地面积小,且多以硬质景观为主,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不明显。(2)现有绿地功能不尽合理。城市绿地中缺少符合现代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健身和参与性的活动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游憩活动的需求,城市绿地设计水平有待提高。(3)不重视人文规划。当前绿地规划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比如在城市园林环境建设中,各类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较大,而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处于从属地位。

二、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与构建的措施

2.1 注重以人为本

当前城市的园林建设设计大多也是体现上层社会的需求,而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绿地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绿地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绿地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还有一些直接靠近住宅小区的城市园林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因此要绿地内要有足够的铺装地面,以方便居民休息活动,也有利于绿地的清洁卫生。同时在公共绿地干道上,建议选用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常绿乔木,如贝壳杉、马尾松、湿地松等,使干道绿树成荫。

2.2 合理布局绿地

布置城市园林绿地时,以生态平衡的原理做主导,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城市的自然地形地貌相协调,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使城市生态园林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利用天然的森林与植被,把自然引入城市中,拓展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外延,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和互惠互利的原理,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既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可形成优美的景观。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应多造混交林,提高物种多样性,强化群落抗干扰能力。

2.3 加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既可以作为一种屋顶温室,生产供市民需要的新鲜蔬菜,又可作为一种立体绿化的方式。第二,对于改造中的旧城区规划中一定要预留足量的绿化用地。第三,减少草坪面积,增加树木种植。应当指出,近年草坪热使城市出现大量草坪,其实,草坪根浅、怕晒,需水量大,还要施肥,易造成污染,维护费用高出树木几倍,而生态效果比树木小48倍,故城市绿化建设还是应以乡土性强的乔灌草结合,多种树,种大树,多种寿命长、树形好的阔叶树,适当发展草坪,合理种树面积应不少于绿化面积的70%。

2.4 建立绿地自然保护区

绿地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国家或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城市周边许多绿地遭到人为破坏,植被受损,自然资源和文物古迹得不到及时保护和开发,已经形成的风景区规模偏小、标准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形成旅游目的地的贡献率不大。因此,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立具有健康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游憩的、环境保护的以及经济方面多各种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然要求。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规模、性质、特点进行系统分类和统一规划,合理地划定保护范围,建立科学、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增强自然资源优势和影响辐射力。

2.5 大量使用乡土树种

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而且,乡土物种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因此,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南方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也应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如贝壳杉、马尾松、湿地松、樟树、天竺桂、柠檬桉等,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色彩,可适当增加黄栌、火炬树、鸡爪槭)等有色树种的数量。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生态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有设计师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在创建人居环境具佳的目标尽管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其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绿地绿化规划科学完整合理,一定能保证创造出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对人的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城市园林绿地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涂以全.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报开发与经济,2005(3):116-117.

[2]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40.

[3] 祁素萍,王兆骞,卢剑波.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5(2):41-42.

[4] 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3 (10):2104-2105.

[5] 赵红霞,张秀省.聊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口].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1):48-56.

[6] 陈中文.合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的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59-1860.

上一篇:SA387Gr11CL2材料焊接工艺评定 下一篇:地漏连接件式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