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8 01:16:30

林口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4°46'-45°58',东经129°17'-130°45'之间。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影响,寒冷而干燥,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控制,温暖而多雨。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漫岗坡地、河谷平原为主。在全县大部分土地适合种植马铃薯,2016年全县在青山镇、刁翎镇发展了两大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1500亩。为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目标,结合林口县实际,现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前的准备

1.1选地 以土质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1.2选茬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白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绿黄隆、甲磺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

1.3深松整地

1.3.1深松整地 时间要尽可能做到提早整地,要求于4月20日前完成整地作业;较冷凉的良种场村最晚于4月24日前完成整地作业。

1.3.2 深松整地方式及标准

实行旋耕灭茬、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土层较薄地块可采用浅翻深松整地,浅翻18~20厘米,深松30~35厘米以上。春整地要在早春耙耢灭茬,达到播种状态。整地标准要求土壤细碎,土层上虚下实,垄向直,垄距及垄体高度均匀。

1.4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质佳的良种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经调查目前林口县马铃薯栽培品种面积较大表现较好的是克新13、尤金885。产量和淀粉含量较高的是克新13、延薯4号。

1.5种薯处理

1.5.1 困种催芽

播种前15-20 天将经过挑选的优良种薯置于室内困种催芽,在10~15 ℃散射光条件下进行,3~5 天翻动一次,使之见光均匀,种薯表面晒成浓绿色,待幼芽冒锥、颜色变成浓绿或紫绿且根点突出时即可切块播种。

1.5.2 种薯切块与消毒

种薯切块在播前2~3 天进行,切块大小30~50 克,切块从脐部开始,切成楔状,每个切块含1~2个芽眼,顶芽一分为二。切块时淘汰病、烂薯。切刀进行消毒,所用消毒药剂为500倍升汞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切块应在2天内下地。

药剂拌种:用2公斤70%甲基托布津加0.4公斤农用链霉素拌入50公斤溶剂。每50公斤种薯用2公斤混合药,拌药要求切块后30分钟,均匀拌于切面。酸性土壤和中性土壤用滑石粉作为溶剂,碱性土壤用石膏粉作为溶剂拌种。

2 播种

2.1播期 当10-15厘米深度地表土层温度稳定通过5~7℃时,即可播种。我县适宜播期为4月25日-5月5日。

2.2播种深度 根据土壤墒情而定,若墒情好,播深6-8 cm;墒情差,播深8-12cm,见到湿土为宜。不管播种多深,要求所播薯块必须在垄沟之上。

2.3播法

2.3.1人工播种:均匀摆种,然后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摆种后合上原垄或者采取平播后起垄。

2.3.2 机械播种主要适宜大面积种植。方法是机械施肥播种一次成垄 。

2.4播种密度

一般行距65-70 厘米,株距25-30 厘米左右,公顷保苗5-6万株左右。播种量1500-2500 公斤 /公顷左右。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密度大些。

3 施肥

3.1施肥量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 需肥量大 ,必须满足对养分的需求。施肥上应以有机肥为主,搭配化学肥料。一般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厩肥、堆肥3万-4万公斤/公顷,再加入50%硫酸钾150公斤+64%磷酸二铵100公斤+46%尿素50公斤/公顷。

3.2施肥方法 有机肥与化肥可以做底肥一次施用 。破沟后把混合好的肥料均匀施入沟内, 最好用播种机 ,边开沟边施肥,使肥料侧深施入沟内, 这样不使化肥与薯快接触。如用机械播种, 施肥可与播种同时进行。如果生长阶段发现有缺肥现象,要及时进行追肥。需要追肥时 ,不宜单独追施氮肥,可以参入部分硫酸钾一同做追肥。氮肥做追肥不要过量,防止徒长。一般追肥量氮肥+钾肥每公顷在200-250公斤。

4 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建议苗前(播后5-10天)采用化学封闭灭草。每公顷喷施90%乙草胺2公斤+70%嗪草酮0.6公斤。或者51%嗪乙合剂3000毫升苗前封闭。

4.2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要做到“三铲三趟”,第一次铲、趟在苗高10 厘米左右时进行,这时幼苗矮小,浅锄既可以松土灭草,又不至于压苗伤根。第二次铲、趟在苗高18~20 厘米时进行,有利于匍匐茎的增长和块茎的形成。第三次铲、趟在封垄之前进行,这次一定要高培土,以利增加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防止块茎暴露地面。每次培土在3~5 厘米。

4.3 适时灌水

有沟灌、喷灌等方法。地势平坦地块可采用沟灌,一般采用隔垄灌溉;地势不平的地块应采用喷灌。

一般在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65%。做好防旱排涝工作。

4.4 追肥和施用生长调节剂

现蕾封垄前,结合中耕浅锄高培土追尿素75公斤/公顷于根际。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也可追施叶面肥 ,如磷酸二氢钾3公斤/公顷与 25~ 50 毫升丰产素混合兑水溶解, 在植株封垄前喷施。

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 ,促进薯块膨大。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5.1.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防控技术:6月20日开始,用25%阿米西达500-800倍液喷雾;克露、瑞毒霉1.5kg/hm2兑水3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5―6次。

5.2虫害防治

5.2.1地下害虫: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播前每公顷可施用辛硫磷颗粒60-70kg。

5.2.2 蚜虫:蚜虫严重时进行防治。采用兑水喷施800―1000倍液的氧化乐果、辟蚜雾等药剂进行防治。

5.2.3二十八星瓢虫:6月下旬―7月上旬防治,兑水喷施2.5%功夫乳油20毫升。

6 收获

6.1收获时间 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6.2收获方法 人工收获:人工破垄,要求趟的正,不跑茬、不偏墒,搂净拣光,随起随送,堆放田间的马铃薯一定要盖好,防止晒成青薯。

机械收获:收获前将马铃薯秧割掉或化学灭秧,并将茎叶清理出收获地块,起收时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丢薯和破皮伤薯。

6.3收获保管。收获后要注意装运时应轻拿轻放,运输和贮藏时防止日晒、雨淋和冻害。入窖的马铃薯挑去烂、杂、畸形薯后入窖。

上一篇:动画“情结” 下一篇:浅谈师生互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