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市政环境的场地实体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8 12:36:32

借助市政环境的场地实体教学研究

摘 要 传统教室教学身心受到束缚,更缺乏身临其境的工程意境。场地教学正是充分利用了实体市政环境的易得性、展示性、参与性从而赋予师生的实践认知。分析了场地教学的必要性,课堂内外知识点的对接,具体实施与考核方式。对于创新教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场地教学 市政环境 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的能力,而且要掌握专业知识。对教学而言,自从校园与教室这个固定平台出现后,理论教学主要集中于校园的教室内。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且知识相对枯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老师讲学生听,机械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对教学内容未尝亲历,缺乏实体感知。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多数需要课后的温故而知新。改善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增强实践锻炼的感知性,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借助模拟环境乃至实体环境的场地教学。与传统项目教学法不同,场地教学在保留项目教学的整体性基础上,引进场地体育教学①②的灵活性,以实体环境形式弥补了项目教学③的空洞。

1 路桥方向场地教学的必要性

为应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方向人才需求的波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快速深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土木工程专业口径逐步扩大,隶属于交通运输一级学科的道路工程方向纳入了土木工程,并与既有的桥梁工程方向共同组成路桥方向。其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由既有的毕业实习过程扩大到雇佣双方的工程实践认同。强调实践认同主要是来源于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的工作任务压力。用人单位希望能够接收到可以直接上手的合格人才,而不是还需要深入培训的半成品乃至次品。

路桥方向所教学知识点,除基础力学理论与数学分析知识外,主要包括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核心专业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市政环境提供了路桥实物载体,而不是试验室的缩微模型。有许多设计要求展示在已建成的市政工程中,还有许多控制要点(比如地下工程与隐蔽工程)展示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易得性”、“展示性”与“参与性”的市政丰富实体场景为路桥方向提供了绝佳的参与其中的实践教学机会。市政环境打破了教室砖墙与校园围墙的束缚,放飞了师生的心灵翅膀,以亲历而非模拟实现认知的完善,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2 场地教学环境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市政环境丰富,居于主要地位的实体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以及交通工程,居于次要地位的实体包括防护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绿化工程。根据市政环境的建设阶段,场地教学环境可以选择在建工程与管养工程。其中:在建工程可以展示工程的施工过程,包含地下工程以及非表面之外的隐蔽工程;管养工程可以展示实体的结构组合形式。

以《道路勘测设计》为例,实体道路工程包括平面布置、横断面设置、平纵横组合、交通工程等。典型的城市道路包括三块板与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平曲线以及纵曲线,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等。以施工过程为例,城市交叉口的渠化改造可以展示转弯半径、进出交叉口车道布置等。以《桥梁工程》为例,实体桥梁包括常见的梁桥、拱桥等多种形式。在桥梁下部通过观察梁体架设方式分析受力模式,通过分析变形讲解跨中、1/4跨以及端点处的应力与应变的差别。通过观察桥台、承台、桩基础等感知基础工程的结构形式与受力模式。以施工过程为例,包括围堰、预应力梁体制作、梁体架设、桥面铺装等。以《路基路面工程》为例,实体道路可以展现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外在差异,通过比较外在差异分析实体性能特性。比如水泥路面有规则的小板块,沥青路面则不用划分小板块;又比如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音低且振动小。以施工为例,沥青路面一般分多层施工,并且需要成套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包括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等;而水泥路面多为单层施工,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对工艺组织要求也不高。

3 场地教学的实施形式

自发观摩,顾名思义是自由的非集体的随机考察活动。由于是自发的活动,考察场地一般是既有的市政环境,考察者可以自由出入,不受工程施工与管理的约束。既然是自发,核心动力在于自我,并没有教师的指导。

组织观摩,顾名思义是有组织情况下开展的集体考察活动,包括活动安排与后勤保障。这就要求校方与企事业单位做好前期沟通,主要事项包括工程主题、接待能力、参观时间、具体路线、安全保障、工程师讲解(见图1)等的安排。对于校方工作而言,还包括带队和陪团老师的指定与分工、团队规模,安全教育。

施工参与,顾名思义是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工人一道在工程现场实施技术活动。与观摩最根本的不同是实践。根据参与时间,可以划分为关键工序的体验以及全部工序的体验。施工参与要求现场工程师安排具体工作与施工班组,提前讲解施工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比较理想的方式,按照工作进度能够参与所有施工班组的不同工序,类似于轮岗。

4 场地教学的考核方式

不论哪种场地教学形式,都少不了笔记、提问与解答的完整过程。这天然地构成场地学习报告。首先,用笔记录观摩与参与的事务;其次,自我挖掘现场存在的问题,或自我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思考、查阅或沟通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向工程师与教师提交场地学习记录,并请他们给出场地学习鉴定并签字认可。场地教学的创新考核④具体就体现在场地学习记录的留存与评价上。观察事物的深刻程度最终反映在对事物的记录,提出问题的质量以及解决方案上。

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相机以及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留存场地学习影像资料已经不是困难。对于大部分同学可以采取提交场地学习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指导教师依据记录的完整性与质量以及场地学习鉴定等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鼓励以PPT形式向师生汇报交流(见图2)。指导教师应该结合文字报告资料,参考汇报时师生反响给出综合评价。

5 结论

场地教学是跳出校园教室的束缚,融入开放的城市市政环境,以真实场景参与替代缩微模型的观摩,不仅减少实训消耗而且强化导师团,极好地补充了局促课堂教学的不足。场地教学是激发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大课堂全面参与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本文获: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142)资助

注释

① 张兆详.对学校小场地足球教学与训练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8):225.

② 万方.小场地多班级体育教学与大课间活动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53):166-167.

③ 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0(2):80-82.

④ 尹立平,刘雁红,韩聪.高校试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73-75.

上一篇:水彩画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