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构设计优化的探讨

时间:2022-06-27 11:31:38

对结构设计优化的探讨

【摘要】文章基于工程实践,对结构设计的优化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业界交流。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

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安全、适用、经济”,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的目的就是使有限的空间、资源效果最大化,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就是合理的利用材料的性能,合理的利用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合理的结构布置,使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达到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并使其使用功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行探讨,以期与广大结构设计人员共勉。

1 结构整体分析

在承载各种作用的时候,建(构)筑物总是以整个结构体系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的优劣是这个建(构)筑物的先天基础。合理的结构体系可以在安全、经济、适用等方面做到更好的协调。

1.1 结构形式的选择及结构布置

同一建筑方案,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建筑工程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每一种结构形式的经济性都有所差别,且都有其相应的适应性、抗震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体系的优化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场地条件等因素,按照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保证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结构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者具有化繁为简、了解各种结构特性并对其出现的各种状况采取相应措施的能力。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在基本满足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平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尽量缩小质心和刚心的距离;使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致产生太大的扭转效应。竖向布置应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竖向承重构件上下贯通且竖向刚度最好不要突变,否则突变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这对结构抵抗水平动力荷载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设计的某值班宿舍楼,平面尺寸为7×38m,平面虽然很规则,但很狭长,结构布置的时候,做到了结构刚心与质心非常的接近,但计算后的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第一周期是扭转周期,对于结构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就是结构平面过于狭长,平面刚度不足,造成两端振动不同步引起了扭转效应。在增大了两端柱截面之后,虽然第一、二周期变成了平动周期,但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大于0.9。虽然抗震规范对多层建筑的周期比并不做要求,但参考高层规范的规定,比值过大的情况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不是很好。于是笔者在两端墙体交接处各增加了一根柱子,使得两端的刚度进一步增强,且柱的布置不影响使用,结构的周期比小于了0.9,而且由于结构布置的时候刚心和质心是非常接近的,因此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好的。

1.2 功能要求

每一个建(构)筑物都有其预定的功能要求,设计者甚至不能满足其无限扩大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往往也会与结构形式产生冲突。当为了更大满足功能要求而不能采取更优的结构形式使造价增加,或者采取更优的结构形式使造价降低却但限制了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时,设计者应当与建设方协调,在功能要求和结构形式上互相做出让步,以确定双方都满意的结构方案。比如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等满足使用者自由布置空间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按上述排序该能力是越来越弱的,但结构体系的刚度却是越来越强的,适用的最大高度是越来越高的。当某建筑物的高度接近框架结构的适用最大高度时,其结构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可以考虑采用框剪结构,如建设方认为框剪结构影响了其功能使用,且结构成本对其影响不大时亦可继续采用框架结构。但通过沟通,在采用框架结构的同时,在不影响其功能要求的某些位置设置少量的剪力墙以加强结构的抗侧刚度则不失为更优的结构方案。

2 改变约束条件

改变约束条件是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某水厂水池,由于施工单位的失误,池壁钢筋产生严重的偏位,按偏位后的截面进行复核,池壁承载力已经不够。笔者采用增加约束的办法进行处理。将池壁上部的走道板强化设计,作为池壁的上部约束,经复核此情况下偏位后的钢筋满足要求。

某门式刚架厂房,笔者最初设计时对刚架的底部按固端约束进行计算,发现刚架的基础非常大,造价很高。后经优化,减掉部分约束,改为铰接,基础尺寸大为减小,柱脚构造施工难度变小,且上部构件截面增大不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构件分析

每一种结构构件都有其最经济的使用范围,每一种截面尺寸均有其最经济的承载状况。通过构件分析进行结构优化的目标是使构件的截面尺寸更合理,充分发挥材料的结构性能。

笔者在设计水处理构筑物的时候,通过采用通用计算软件分析发现控制构件配筋的最不利弯矩衰减得非常的快,这些在普通的静力计算中是察觉不到的。根据这个特性,在大尺寸的池壁设计中,可以采取沿高度逐渐减小池壁厚度和逐渐减少配筋量的方法来更合理的发挥材料的性能,取得更好经济效益。

牺牲某些结构构件的部分经济性,达到更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则是另一种结构优化的方向。例如,常规梁经济性最好,但严重影响建筑层高,尤其是在目前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不一定能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宽扁梁能减少梁的截面高度,增加建筑物的净高。在建筑物总高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层数,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虽然宽扁梁在经济指标上与常规梁相比并非最优,但对比整体经济效益和结构增加的投资,整体经济效益大时,做宽扁梁设计是个值得考虑的结构设计优化方向。

4 材料选择的优化

结构承载能力的载体就是材料,工程实践证明,设计阶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控制材料单价或工程量,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建筑材料应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高强度建筑材料。例如HPB300、HRB335和HRB400这三种钢材的价格比较接近,但它们的抗拉强度值是270:300:360=1:1.11:1.33,可见采用高强钢筋的性价比高。采用高强度钢筋减少了用钢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施工量,增加施工可操作性,减少了施工难度。当柱截面由轴压比控制导致尺寸过大时,可以采用更高等级的混凝土,以达到减小结构尺寸,增加使用空间的目的。结构设计者可以与建筑设计者协调采用轻质高效的建筑材料,如填充墙材料宜采用轻质墙体,屋面采用轻质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既可增加室内的使用空间,也能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进而减少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用钢量和混凝土用量,减少了结构部分的投资。

5 计算模型的优化

实际结构是很复杂的,完全按照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力学分析是不可能的,对工程设计而言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结构设计时,都需要采用某个计算模型对结构实际状况进行简化模拟,计算出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效应。结构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决定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对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纵观结构设计软件的发展历史,就是结构计算模型提高准确性的发展历史。在计算机高度发达和通用计算逐渐普及的今天,结构设计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对结构进行更为合理的模拟计算,设计者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从而更为合理有效的进行材料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业主功能需求的变化,某已建成的建筑物空间布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楼板荷载超出了原设计的规定。笔者在对此建筑物结构进行技术鉴定时,考虑到原结构设计是采用梁柱模型计算的,楼板并未直接参与计算,仅估计了对梁刚度的影响,可能实际结构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富余。笔者采用了梁柱与板壳元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进行复核,并对其局部荷载进行精确施加。最终验算的结果表明原结构基本能满足要求,仅需进行小的调整即可满足结构安全。

在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中,水池底板的设计一直都沿用传统的倒楼盖法,整个底板的地基反力是按均布荷载布置的,这与实际的受力状况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底板用钢量过大的结果。在使用通用计算已成为可能的今天,可以考虑采用更为接近实际状况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以此结果指导配筋将会更为合理且更为经济。

6 结语

本文从结构整体分析、改变约束条件、构件分析、材料选择的优化、计算模型的优化等方面对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说明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是贯穿在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运用结构各种手段在真实的受力机理基础上,既保证结构达到安全设防标准,又节省工程造价同时还能最大程度满足功能需求,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某型号后机身包装箱的设计与改进技术总结 下一篇:薄煤层炮采“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