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良好师德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基础地位

时间:2022-06-27 06:58:19

试论良好师德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基础地位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而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又是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作支撑?笔者认为,那就是教师良好的师德。

一、这是由教师自身在师生双方中处于的地位所决定的

何谓“良好师生关系”?教育家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集中表现为“民主平等”和“尊师爱生”。不可否认,这种关系,是师生双方意愿、情愿的结合体,是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哪一方,都是不能成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在矛盾双方共同存有的情况下,必然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毫无疑问,这种起主导作用的和决定作用的,即是教师。

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其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所起的主导作用;其二,教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教师的工作代表着一定人们的利益,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他的作用就在于是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统一方向发展。其三,教育是一种学校有组织的过程,而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和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四,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

综上所述,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是主导性和主体性。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总是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难管”,以致于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出现学生与教师顶撞,甚至漫骂教师,殴打教师或杀害教师的现象也时见于报端。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工作的过失和教育工作的悲哀,教师不能不从自身施教心态和施教行为上找原因!

二、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所决定

我国古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较早对教师的功能及作用界定的定义之一。我们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如此,而且还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中外教育家在这方面都有过自身的观点,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黄培炎先生主张,教育学生要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徐特立先生则强调“经师”与“人师”应合而为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起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这些教育学家虽国籍和处在时间和环境不一,但其观点和主张却是一致的,即强调人格的作用和魅力。

众所周知,从现在在校就读中小学生来看,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有着巨大的可塑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力。即使是具有独立学习与生活能力的高校学生也是如此。据报载,某大学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几位远地而来的新生,由于不知去何处报到、住宿、就餐,在校园徘徊等候时,只见一位身着朴素、满脸笑容的老者走来,寒暄几句,就把他们送到了应该去的地方。这几名学生,事后才知道,送他们的那位老者,原来就是这一大学的一校之长。“肃然起敬”、“爱屋及乌”这样的感情怎能不油然而生呢?大凡读过书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成就的人,在回忆起成长过程时,想到最多的是当年的任教老师。这一方面就更不乏其例。我们说,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吸引作用,是其他方面所无法替代的。笔者深信,教育同行们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若一个教师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尊重学生人格,学生就更愿意和他接近,乐意和他交流,愉快地向他学习,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作为崇拜的偶像,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有多少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念不忘当初任教的老师,有的还能把教师的语言及形态特征说得那样逼真。这“接近、交流、学习、崇拜”,正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具体体现。由此来说,欲求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三、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做决定的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基本性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作为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规范》内容之一,,就是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早有定论,并被世人所认可的至理名言。同理可证,没有爱也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论及“爱学生”,就现实情况而言,毋庸置疑,大多数教师是能做到的。但相比之下,爱的范围,爱的程度则大相径庭,有人日常扫描的是那些学习上的优等生,而那些学习不还,纪律差的学生则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难以得到温暖的润泽。对其罚站、罚作业,甚至谩骂、殴打。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上真正的爱”。相比之下,我们差就差在对那些“不漂亮的孩子”,不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均衡的投入感情和使用力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之一,即是“民主平等”,我们说这种民主平等的本身,不仅表现在师生之间,且表现在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这种民主平等关系,也即在师生之间没有隔阂,学生群体之中的个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在教学上,面向全体,一视同仁,均衡投入与用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双边活动才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真正实现“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由此说来,“爱学生”,应当在“面向全体”的或者说完全意义上认识来理解并去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发展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教师是主导因素,师德是基础条件。当然,笔者也并不排除或否认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在这里先是强调“基础”和主导作用而已。

上一篇: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下一篇: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