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混交林的方法及要点

时间:2022-06-27 11:40:30

探讨混交林的方法及要点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在提高,森林具有能提供众多再生资源和发挥公益效能的双重作用。改变以往营造人工林以针叶纯林为主,向营造针阔混交林转变,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树种的多样化,模拟自然状况,发展生态林业,走高效协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林业整体最优效益。

关键词:营造混交林 树种

1.选择混交树种

混交林中的树种通常是根据它们在混交林中作用的不同,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其中,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是混交树种。只有当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时,主要树种才互为混交树种。主要树种是人们培育的目的树种,其防护效能较好,经济价值高(或风景价值高)。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伴生并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又称辅佐树种或次要树种,主要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作用,一般是比较耐荫的树种或中性树种。灌木树种是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在―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主要是利用其茂密的枝叶抑制杂草生长,起护土、改土作用,也可改善土壤条件以及防止水土流失。

2.混交比例确定的技术要点

混交比例应该保证主要树种处于优势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的重要手段。此外混交比例还应该有利于混交树种实现生态和生物作用。要对未来混交林的发展趋势有科学的预见,应该确保主要树种始终处于林地种间的优势。在数量上为主要树种的比例留有必要的空间,因为个体数量是物种间竞争的基础之一。

3 营造混交林的方式

3.1株间混交,又称行内混交。是两个以上树种在行内彼此隔株或隔数株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因不同树种间种植点相距较近,种间发生互相作用和影响较早。如果树种配置适当,种间关系表现有利;否则,种间矛盾就比较尖锐。此法造林施工麻烦,―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

3.2行间混交,又称隔行混交。是两个以上树种彼此隔行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种间有利或有害关系,―般多在林分郁团以后才明显地出现。种间矛盾比株间混交容易调节,施工也较简便是常用的一种混交方珐,适用于阴阳性树种混交或乔灌木混交。

3.3带状混交。是―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带状混交可以缓冲种间竞争,即使在两个树种相邻处有矛盾产生,也可通过抚育采伐来调节。此法栽植、管理都较方便多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乔木、亚乔木与生长较慢的耐荫树种混交时,可将伴生树种改栽单行。这种介于带状和行间混交之间的过渡类型,称为行带混交。行带混交的优点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削弱伴生树种过强的竞争能力。

3.4块状混交,又称团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规则的块状混交,是将平坦或坡面整齐的造林地,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地,然后在每―块状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同―树种,相邻的块状地栽植另一树种。块状地的面积,原则上不少于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的平均面积,一般为25~50m2。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是在山地造林时按小地形的变化分别成块地栽种不同树种。块状混交能有效地利用种内和种间的有利关系,可满足幼龄时期喜丛生的一些针叶树种的要求,林木长大后,各树种又产生良好的种间关系。块状混交造林施工比较方便,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混交,也可用于幼龄单纯林改造,或低价值林分改造。

4.混交类型

混交类型取决于树种搭配。树种搭配是否合理,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因此,设计与营造混交林时,必须充分了解混交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如树种的根系结构、喜光程度、树冠形态,生长快慢等,以便把对环境条件有不同要求的各树种合理搭配起来,使之充分发挥相辅相成作用,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

4.1针叶树种混交类型。试验研究表明,落叶松与云杉混交,两树种在数量和生长上都有明显增益效应,是成功的混交类型。落叶松与冷杉、红松与云杉(或冷杉)、樟子松与红松等相互混交,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喜光程度和根系分布深浅的明显差异,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提高林分生产力有一定效果。为防止土壤酸化,营造这类混交林时,应混以适宜灌木。

4.2阔叶树种混交林类型。水曲柳与黄波萝、水曲柳与胡桃楸,在水肥良好、土层深厚的立地条件下,采用密植混交,对改善干型、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林分生产量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4.3乔灌混交类型。在干旱地区,在立地条件差、树种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应大力提倡乔灌混交林,选用菌根灌木,如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混交,这对调节林木密度、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缩短郁闭年限、改善林分环境和提高林分生产力,都有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162131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人民政府林业站)

上一篇:浅谈园林树木的栽植与养护 下一篇:谈如何做好树木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