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学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27 11:10:22

在幼儿教学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的方法探讨

摘 要 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幼儿教学特点,抓住幼儿好动、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创造条件,将实践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借助多种资源,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幼儿教学 幼儿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运用语言力量,引导幼儿表演

语言教学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动、活泼的话语与幼儿的心理相结合,通过积极引导,使幼儿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而促使孩子在言语的感召下大胆表现自己。

其一,创设语言情境。语言情境即为教师根据教材,将其中的教材语言搬进课堂,通过组织言语,让幼儿跟随教师,进行言语表演的过程。如在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意思,有韵律感,此时,教师让孩子扮演其中的熊爸爸、熊妈妈以及熊宝宝,并模仿故事里的对话,让孩子从对话中感受自己到课堂快乐,再如在歌曲《数鸭子》教学中,教师将俏皮的言语与幼儿的好动心理相结合,让孩子跟随歌曲中“二、四、六、七、八”做出伸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并让孩子伴随歌曲模仿小鸭子走路、游泳的动作,此刻,幼儿的大脑、手足、口均被调动起来,又其乐融融,进而促进了幼儿表现力的提升。

其二,进行言语评价。幼儿的自我倾向较强,且容易满足,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表扬”的力量,通过美妙的言语,将孩子调动到课堂中,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如在进行算数训练时,教师让幼儿通过“排小棒”的方式,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此时,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说“看看谁排得快,谁就是我们的小榜样”,“谁想得到这个漂亮的小红花呀?那就比比谁排得又快又好”。

2 运用游戏教学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好动”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让幼儿展示自己,而游戏则是最适宜幼儿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也最能给幼儿带来欢乐,促使幼儿在欢乐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实现幼儿实践能力培养。如开展体育游戏,以跳绳、滚圈、大吸力球等活动,让幼儿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在幼儿做活动中,对幼儿的动作进行指导,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且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了一些小技能。

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且由于他们的思维观念并不完善,容易形成“自私心理”,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协作能力培养,通过积极的组织、引导,使孩子在游戏中形成互助意识,如进行合作教学。合作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合作性作业,根据幼儿的兴趣、个性,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并形成组内合作,组间异质的模式,促使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之中,最后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评比。如在“接球跑步”游戏中,教师将孩子分为几组,以接力赛的形式,在赛跑中传递小球,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取胜,在取胜后,教师以代币奖励,如颁发小红花、进行口头表扬、计分等,让孩子感受付出的快乐,督促孩子进行合作,进而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3 展开探索活动

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幼儿自身探索、实践而获得资料、信息,并进行总结、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对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怎么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孩子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实践。如在认识植物的教学中,教师让孩子走出课堂,在幼儿园内捡起飘落的叶子,让孩子观察叶子的形状,并从多种叶子中找出不同形状的叶子,引导孩子形成“叶子从哪里来的?”“叶子上面的脉络是什么样子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它的颜色会变吗?”“叶子落到地面后会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加深孩子对叶子、植物的了解,扩展孩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收集完成后,教师教孩子做贴画、面具、标本等,并让孩子参照叶子在图画本上画出叶子,通过孩子的亲手操作,让孩子了解叶子的用途,提升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借助各种资源

幼儿园中有大量的玩具、材料,教师要将这些材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借助已有的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制造个性化的作品。如教师让幼儿用积木排成各种形状,用线和珠子展开串珠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如让幼儿通过原有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成各种玩具,如“小机器人”、“洋娃娃”等。再如通过各种资源,展开多样化的活动,可借助彩纸、拉花、小剪刀等材料或工具,开展“过节”活动,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剪出多彩多样的窗花、小人、动物等,并让孩子进行分组协作,将剪彩贴在黑板上,将拉花挂起,此刻孩子的参与力提升,且自由地展现自己。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手工制作水平有限,但是作品里充满了天真、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并鼓励他们做出更漂亮的艺术品,使他们树立动手创造、提升自我的信心。

5 发挥课外力量

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课堂,还在于课外力量的支持,如家庭、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资源的作用,将各种能够影响到幼儿实践能力的因素引入到教学之中,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的相互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将幼儿带下课堂,走进多彩的自然世界、社会,展开校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促使幼儿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中;如借助“植树节”、“母亲节”等节日,让幼儿参加植树、制作等活动,并给予幼儿奖励。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家庭展开积极合作,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传授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与方法,在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的同时,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6 结语

幼儿教学的教育形式影响着幼儿实际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社会资源,展开多种实践活动和游戏,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为幼儿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润兰,袁永昌,白然,王琳.加强实践环节 适应社会需求[J].实验室科学,2010(3).

[2] 王润霞.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6).

[3] 潘群.关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2(2).

[4] 陶富源.论主体及主体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5] 陈理,李一凡,朱建良.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结合[J].理工高教研究,2011(9).

[6] 孙晓毛.略论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计算机语言学习兴趣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