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应用实践

时间:2022-06-27 11:01:11

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应用实践

摘要:结合嵩原冶炼厂的氰化浸出作业应用的8台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实践, 简要介绍了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工作原理和生产应用情况, 并分析了其性能特点和优缺点。

关键词:双叶轮 氰化 浸出槽

1、引言

氰化法在上世纪末就应用于提金工业,是黄金矿山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本生产工艺。目前我国黄金矿山和冶炼厂的氰化浸出作业大多采用机械搅拌浸出槽, 本文结合嵩原冶炼厂的双叶轮浸出搅拌槽改造前后作业应用情况,对该浸出槽的结构和生产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2、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国黄金选矿厂在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单叶轮浸出搅拌槽,随着我国金矿采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北京有色院等单位参考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并吸取国内浸出搅拌槽的生产实践经验,研制成功SJ型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等设备,现已广泛用于生产。SJ型双叶轮搅拌浸出槽主要用于矿浆细度-200目占90%以上、浓度小于45%的黄金氰化厂搅拌浸出及炭吸附用。

其工作原理是(见图一):矿浆在双叶轮的推动与搅拌作用下,在中心由上至下流动,然后经周边的折流板进行扩散,在轴的下端给入空气(空气由中空轴给入)与矿浆进行混合并向上循环,形成均匀的悬浮混合液[1]。

3、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应用实践

嵩原冶炼厂于2010年建成日处理量为200t的冶炼厂,采用直接氰化-锌粉置换工艺。氰化浸出槽分为2段, 每段为4台双叶轮浸出搅拌槽,共计8台。浸出后的矿浆经四次逆流洗涤、锌粉置换回收金。这8台浸出槽由2台JAS-145型变频调节的罗茨风机(1台备用)供风,风压为78.4kpa,风量为29m3/min,最大电机功率为75kw。氰化浸出作业条件见表1。

这8个双叶轮浸出搅拌浸出槽的尺寸型号:φ6.5×7m,双叶轮浸出搅拌槽搅拌轴转速:22r/min,容积:216m3,电机功率:18.5KW。由于原先安装的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搅拌装置搅拌桨叶稍小,搅拌转速偏低,造成矿浆搅拌不均匀,部分矿浆氰根的浓度与溶氧浓度比值距最佳比值6有稍大的偏差,不利于金的浸出(在氰化液中,氰根的浓度与溶氧浓度比值6时,溶金速度最大)[2][5]。

改造后的搅拌轴转速:25r/min,电机功率:28KW,同时采用的搅拌桨叶也比原先的稍大稍长,另外为防止在罗茨风机发生故障,矿浆倒吸到中空轴,堵塞中空轴,在中空轴的底部装有防止矿浆倒吸装置。这种装置主要靠里边塑料球来实现防止矿浆倒吸的功能,罗茨风机发生故障时,小球就可以把底部风管口堵住,防止矿浆进入,起到保护中空轴不被堵塞的作用。

在这次改造中,在选用浸出矿浆的进料方式上发生了争议,我们改造过程中先是采用“下进上出”进料方式,但是由于各个浸出槽之间的高度差不够,造成矿浆不能通过浸出槽之间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差来自动进料。后来只能继续使用“上进下出-风管辅助提矿出矿”的进料方式。

改造后,由于中心通风良好和氰化钠搅拌均匀,更有利于金的浸出,结果平均氰渣从原来的2.0g/t,下降到1.0g/t,从而实现了金的浸出率由94.28%提高到97.14%(原料金品位大致在35g/t)。

4、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优缺点

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优点为:(1)矿流运动平稳,矿浆混合均匀,动力消耗小。(2)空气经传动中心轴进入槽内,经叶轮搅动,空气分散均匀。(3)结构紧凑,维修方便。(4)叶轮衬胶,周速低,使用寿命长。

双叶轮浸出搅拌槽的缺点为:(1)对原料细度要求很高,通常要求-200目90%以上,这就要求原料必须经过细磨之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细磨设备大都是耗电量大,设备磨损快,维修麻烦。(2)双叶轮浸出搅拌槽对浓度也有限制,通常浓度在40-45%范围内,浸出效果最好,由于现在矿山、冶炼厂等基本都是连续浸出,矿浆浓度太低,矿浆在双叶轮浸出槽内的浸出时间减少,从而影响金的浸出率;矿浆浓度太高,对泵要求就严格(一般渣浆泵的输送浓度不超过30%,超过30%后影响输送量)[3]。

总之,双叶轮搅拌浸出槽工作可靠、操作方便,维修方便,适用性强,但对矿浆的浓度和细度要求高。由于其众多优点,因而在黄金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5、结语

双叶轮浸出搅拌槽在嵩原冶炼厂的应用实践表明:(1)双叶轮浸出搅拌槽具有运行平稳,拌能力强, 槽内矿浆分布均匀,浸出槽“死区”小等特点,因而在黄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4]。(2)双叶轮浸出搅拌槽适用于矿浆细度小和浓度适宜的矿浆的氰化浸出。

参考文献

[1]氰化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技术工人培训教材.

[2]卢宜源,宾万达.贵金属冶金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3]王成钊,孙卫东,李文玉,王善铎.新型充气搅拌式浸出槽在氰化过程中的应用.矿山机械第35卷 2007年第4期.

[4]邹春林,王彦慧,曹文红,张范春,井维和.大型高效双叶轮浸出槽的工业试验研究及应用.

[5]陈典助.对黄金浸出过程中氰化物消耗量的探讨.工程设计与研究.总第87期1995年3月.

上一篇:浅谈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高师钢琴基础训练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