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教学研修的反思

时间:2022-06-27 07:37:08

对校本教学研修的反思

【摘 要】 校本研修要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努力实现观点、思维互动,以实现理论的生成与提升,从而达到高效使用的研训目的。

【关键词】 研训 互动 案例 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的是培训的理念,而不是培训本身这一概念。”转变研训观念,以校为本,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校本研修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校本教学研修的主题

1、发挥教师的研训主体地位。教师在研训过程中,应当是研训活动的参与者,但从研训内容到研训形式,教师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研训工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教师的配合和接纳,这种研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就是以往研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教师不欢迎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高效的研训,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真正体现和培养基层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当教师成为研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校本教学研修才可能成为有效的活动。

2、研修活动方式要更灵活、更互动。根据调查,教师希望采取并非是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形式,而应该更多地注入互动的色彩。基层教师有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基础,通过互动交流式的研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思想和创造的火花。活动时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员共同研讨。可以采用圆桌式、对话型、活动型等形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研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

3、改变培训与教研“两张皮”。新时代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这一转变需要以培训、教研、科研过程为中介。只有通过研究性培训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实践的历练,教师才可能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其根本标志是研修内容必须体现研究性,将教研、科研的相关内容、程序、方法等移入课堂,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讨论,组织一些示范课、研究课供教师观摩研讨,采用微格教学方式让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改进课堂教学技能,布置教研专题要求教师思考,安排一些教育科研课题让教师去研究等等。

二、行动反思:校本教学研修的研究

根据我们的实践,对校本教学研修的行动思考:⑴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⑵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我们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

按照我们以往的实践以及认识,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少教师会以种种理由来拒绝理论的学习。但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发现,许多老师的课程教学理论是缺乏的。我们说,指导教学要避免盲目,必须钻研专业理论。教师在进入对真正的教学探究之前,没有对理论学习的强烈意识,但一旦真正进入教学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的教育行动,对理论的需求就凸显了,所谓“补上专业理论这一课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补上这一课呢?在构建校本教学研修模式时,必须把这一环节设计进去。也就是通过两个反思,通过研究、合作,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平台。

以课例为载体,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关注新理念之下课例的新设计,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连接这三个关注的是两次有专业引领的合作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理想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校为本、合作为本、行动为本,采用多种途径,如问卷、讨论、课堂录像和现场观察、学生和教师的工作档案、学生的作品、教师的反思录(反复递交),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深入访谈等。

以课例为载体,学校远程教育资源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一种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为教师提供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选择和定格、留出解读时间,回眸精彩片段等技术手段,激发教师深入地在行动基础上反思;可以根据在行动中观察理论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行动过程中老师们认为这样做太复杂,可以以“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反馈讨论”为基本环节展开的学校教学研修。展开的具体方式是:⑴教研组通过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现实与理念的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⑵按改进的计划上课,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共同诊断,引发对问题的解释、分析和思考;⑶课后再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模式。

上一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探究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