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心理热线,“寻求自我满足”

时间:2022-06-27 05:43:49

接心理热线,“寻求自我满足”

晓鞠是个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在情感上一直处于债务人的地位,别人给他的帮助越多,他背的债务越重。当他偶然发现可以通过心理热线帮助别人时,就像背债多年的人终于发现了一条很好的偿债渠道,而且可以翻身成为债权人,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

晓鞠是我的朋友,在重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之余开办心理热线,免费给人做心理咨询。因为他的热情和爱心,他成了重庆炙手可热的人物,找他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一见我,他劈头就问:“你说,我做好事有什么错吗?”

“有人说我图美名,我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想升官发财?我只是想为社会尽点心尽点责。平时大家都感慨世风日下,偶尔有个活雷锋愿意无私奉献,马上又有人攻击。我真是想不通。”

义务咨询让他不堪重负

我问他:“你当初为什么想到开办心理热线?”

“你知道我是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我能有今天,是很多好心人照应的结果,对此,我心怀感恩,一直想找机会报答。3年前,看到社会上很多人都有心理困惑,急需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于是我就决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们,也算是我这个孤儿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吧。”晓鞠说得又急又快,听起来这些话像是说过多次,已经形成了套路。

我又问他:“那么多人找你,你吃得消吗?”

晓鞠叹了口气:“这正是我现在的困惑,别人找你是信任你,你怎能拒绝呢?可是,如果有求必应的话,那我根本就不能正常上班、休息了,单位领导批评不说,我自己的身体也要被拖垮了。”晓鞠告诉我,他本来对外公布的热线电话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7点至12点,双休日是早8点至晚8点,可电话铃声根本不理会这个时间表,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他经常接电话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上班无精打采;10岁的女儿也强烈抗议,说一听到电话响,浑身就起鸡皮疙瘩;妻子警告他:如果你不停了这心理热线,我们娘俩就搬出去住。“我这么辛苦,竟然还有人说我有所企图。”晓鞠满脸郁闷,“我做好事是心甘情愿的,我不需要别人唱赞歌。”

“可是,你还是希望别人说你是好人,对你心怀感激,对吗?”

晓鞠点点头:“他们心里有一份感激就是了,也不必有所表示。”

“你还是有所求的,你求的是人家的感激。”

晓鞠急了:“我帮了他,他心怀感激,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很在乎这一点,不是吗?”

晓鞠一时没弄明白我想说什么,情绪有些激动:“就算我在乎,那又怎样?这不能算作我动机不纯吧?我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我对所有帮助我的人都充满感激,每月给那些资助我上学的人写感谢信,他们接到信都很高兴,要求我经常写信,难道说他们也是动机不纯?现在社会上求名求利、爱慕虚荣的人比比皆是,好不容易有人做点好事,却被定性为动机不纯,这是什么心理啊?”

我笑道:“那我们就来分析下你做好事的心理动机。”

做好事是情感放贷

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自我心理满足,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全情助人,这种心理就有些异常了。

我对晓鞠说,年幼的孩子理应得到衣食住行、安全等方面的照顾,这些照顾如果由父母提供,那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由其他人来提供,那就是一种恩赐,需要牢记在心、感恩戴德。作为孤儿,他在情感上一直处于债务人的状态,别人给他的帮助越多,他背的债务越重。成年后,当他偶然发现他可以通过心理热线帮助别人时,他欣喜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就像背债多年的人终于发现了一条很好的偿债渠道,而且还可以翻身成为债权人,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所以,他以无尽的热情投入这项助人为乐的工作。的确,他不图物质回报,但是并不表明他不需要反馈,他非常在意别人的态度,别人如果感激他,那他就觉得自己向外放了一笔情感贷款,感激他的人越多,他当债主的感觉就越好。虽然做义务心理咨询扰乱了他的正常生活,让他不堪重负,但是他不愿舍弃任何一次发放情感贷款的机会。真正助人为乐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着想,别人需要,我就做,别人不需要,我就不做。而晓鞠的助人为乐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情感需求。

所以,晓鞠现在的不堪重负,主要源于他自己陷入了“寻求自我满足”的怪圈中。

认识自我的心理真相

听了我的话,晓鞠重重地叹了口气:“看来,我做心理热线还真是动机不纯啊!可我做心理热线已经5年了,我的确对这事比较感兴趣,又对求助者有帮助,我就不能继续做下去吗?”

我想了想:“这件事有益于自我心理满足,更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当然能做。不过,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梳理好,帮助别人才能更有效。”

我让晓鞠先弄清三个问题。

第一,我真的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吗?

我问晓鞠,这么些年,他心中真的一点抱怨和委屈都没有吗?晓鞠想了想,眼圈红了起来,他声音低沉地说:“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肚子饿了,父母马上端来好吃的,天气冷了,爹妈买好新棉袄等着,要上学了,家人早早准备好学费买来新文具,我就特别羡慕。再看看自己,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饭在哪儿,穿衣总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每到交学费时都要一拖再拖,等待别人的施舍。这时候,心里就特别委屈甚至是屈辱,为什么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偏偏我没有?我又没做错什么。”说到这里,晓鞠的泪大滴大滴地落了下来。他说,这些话他从来没有说出口过,因为他要靠别人的施舍才能活下来。他还经常被人教导:一定要对别人表示感激,要懂得感恩。

我告诉晓鞠:虽然从意识层面上,你认同了别人的教导,并用行动和言语来表明我是那么感激好心人。但潜意识层面你并不认同这些,也就是说,你以前的感恩言语和现在的爱心奉献只是一种伪装,你不过是按社会的要求做到了知恩图报。但你心里还是有怨气和屈辱的,这个怨气是针对父母的,因为不管父母是什么原因离开你,他们都没有尽到抚育子女的职责,你有理由表示愤怒和抗议。

第二,我为何如此介意别人的态度?

我问晓鞠:“当别人称赞你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对你充满感激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晓鞠说:“很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那一旦有人唱反调呢?”晓鞠脱口而出:“愤怒。”

我说:“愤怒只是一种情绪,你再体会一下,在愤怒的背后,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呢?”晓鞠看了我一眼,说:“恐惧。我怕没有人再需要我。”

我说,对那些情感上的“穷人”来说,长期背负感情债务,一旦翻身,有了成债主的机会,就会四处放贷,希望所有人都来找他借贷,对他感恩戴德。他会陶醉在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中。而一旦有人质疑他的真实目的,那就像是皇帝被人识破新衣一样,不知所措。晓鞠一直认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而事实上,他只是在满足自己。

听到这里,晓鞠不断地点头:“原来,我紧张发怒只是怕他们看透我的内心,看来我做好事的动机并不那么光明磊落啊。”

我又让他思考第三个问题:为何会觉得累?

我让晓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人做义务心理咨询,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要学会划清界线。明确的界线有利于保护双方生活不受干扰。

我要求晓鞠对自己的日常工作、业余工作和休闲生活进行一个严格的界线划分。虽然晓鞠的业余工作受到别人的赞扬,但也不能挤占另外两项的时间。 我建议晓鞠的心理热线暂停一段时间,补充一下心理能量。我告诉他,从小的成长经历使得他的心理能量不足,以一种亏空的状态做心理咨询,会使自己变得更枯竭。“你需要一段充裕的时间,认识自我,认识真相。你如果不想感激,那就不要感激。你现在成人了,没有谁天天在你耳边教导你当债务人,你完全可以摆脱债务,轻松生活。在你充分感受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理会变得更有弹性、更强壮,这时候你再去帮助别人,效果会更好,也会更轻松。”

3个月后,晓鞠打来电话,说他暂停了咨询热线,今后他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帮助别人,也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上一篇:找一张A4纸,写下忧伤 下一篇:小时候,你被当成男孩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