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怠工,该打老板

时间:2022-06-27 02:56:49

都在批评不该鞭打快牛,那么,改为鞭打慢牛好了。

其实,鞭打快牛不对,鞭打慢牛无效。与其鞭打慢牛,还不如鞭打快牛。

无论鞭打快牛,还是鞭打慢牛,都不是最佳选择,是在“差”和“更差”之间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还是无奈选择了鞭打快牛。

两种选择都不对,那么,错在哪里?   错误在于“鞭打牛”的思维模式。

多少年了,我们一直在“差”和“更差”之间选择,所以一直是痛苦的选择。跳出“鞭打牛”的思维,在“好”与“更好”之间选择,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好选择。

“鞭打牛”思维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员工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快牛”既有能力,又有意愿,不用扬鞭自奋蹄。慢牛或无能力,成为笨牛;或无意愿,成为懒牛。

鞭打“笨牛”, “笨牛”还是“笨牛”,不会因为鞭打而成为“聪明牛”。鞭打“懒牛”,或许能够成为“勤奋牛”,然而,“懒牛”之所以成为懒牛,就因为自控能力差,或者懒已经成为习惯。

“鞭打牛”的基本管理方法是奖惩,本质上是以激励代替管理。这是一种管理者“放弃管理”,让员工“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

企业只有进入组织化管理,才能够避免“鞭打牛”的现象。通过严格的组织化管理,让“懒牛”没有偷懒的机会,从而成为“勤奋牛”。

“懒牛”没有自主管理能力,只有通过组织化管理才能改变。通过严格的组织化管理,让“笨牛”在“聪明牛”的指导之下工作,从而让“臭皮匠”变成“诸葛亮”。

企业之所以不得不鞭打快牛,原因是“慢牛”拖后腿。“慢牛”拖了后腿,却不得不从“快牛”上解决问题,这是典型的头痛医脚。鞭打快牛的结果,是快牛成了疲牛、病牛,或者把牛打跑了。

解决“慢牛”的问题,问题在慢牛,关键在组织。组织化管理,不是让“慢牛”自主管理(比如跑单帮),而是让“慢牛”在企业严格的指导、监督之下工作。

企业管理者通常有个简单思维:绩效有问题,责任在员工。“快牛”之所以成为“快牛”,功劳不在管理者。“慢牛”之所以成为“慢牛”,管理者难辞其咎。要知道,员工的集体改变,通常不是员工改变了,而是管理者改变了。

企业有“快牛”、“慢牛”,而且“慢牛”多于“快牛”,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企业都是如此。指望“慢牛”自动变成“快牛”,这不正常。通过改变管理,让“慢牛”变成“快牛”,这很正常。

员工改变了,企业不一定改变。管理改变了,员工可能全部改变。

这,就是管理的力量,就是组织的力量。

企业,不是一群个人的集合,是一群有组织人的集合。组织的力量,在于管理。改变快牛与慢牛的悖论,不是从改变员工着手,而是从改变管理着手。

员工集体有错,管理者有责。

上一篇:疲牛不打,还是让他走人吧! 下一篇:事前管理:防止快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