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时间:2022-06-27 01:28:08

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在锁骨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8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通过对80例患者行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固定后临床观察,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现象。结论: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锁骨 粉碎性骨折 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5~2009年共收治锁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并行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锁骨右侧病例51例,左侧29例,大多数为中段骨折,此8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为4~10天。

手术方法: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适合于锁骨粉碎性骨折。颈丛麻醉下,病人取仰卧位,注意摆放时将脊柱正中垫高,肩部悬空以便于术中复位。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骨折粉碎区不进行骨膜剥离,不游离碎骨块,利用肩部悬空向后压肩部以间接复位,使锁骨恢复长度,根据手指触摸骨折断端并恢复骨折外型,选择合适解剖型钢板后先固定骨折一端,然后用手法复位后固定骨折另一端,中间螺钉旷置,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后术毕。

结 果

通过对8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术后骨折愈合率达100%,术后0.5~1年进行随访,病人肩关节活动正常,肩部无畸形,无钢板内固定失效及畸形愈合,影像学显示骨折正常愈合。

讨 论

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概念:利用钢板进行髓外的支架固定或称为夹板固定,这一技术首先要求进行间接复位,将钢板以桥接方式跨过骨折粉碎区,固定在骨折的近端和远端骨片上,保持骨干的长度,恢复旋转和力线,并不要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这种固定方法叫桥式内固定技术,这是一种夹板或支架固定,不属于绝对稳定,依靠骨痂进行连接。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即以桥式内固定理念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损伤,尤其适用于固定粉碎性骨折,对于横型和斜型骨折,要求进行骨片之间的加压来达到绝对稳定,否则骨折端过度的张力会导致内固定失败。

对粉碎性骨折进行稳定固定,由于骨折片的血运破坏较多,骨折的愈合依靠死骨的再血管化,因此愈合速度很慢,如不进行植骨,很容易造成内固定失败。通过植骨可在钢板的对侧形成一个生物桥接,对内固定起保护作用,而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固定粉碎性骨折,由于使用间接复位技术,骨折片的血运得以保护,通过骨痂实现愈合,愈合速度快,对骨干和干骺端的骨折一般不需要植骨,只有在关节骨折、干骺端骨质缺损或开放性骨折时才需要植骨。

传统方式进行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处理方法:①克氏针髓内固定:克氏针不能有效进行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即使固定也要增加许多繁琐环节,如进行广泛剥离,加钢丝固定,破坏组织血运,术后极易出现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较多。②传统钢板固定法:采用传统钢板进行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手术剥离范围大,影响血供,存在骨折愈合慢、应力遮挡等弊端,如不进行植骨,很容易造成内固定失败。

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优势: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为追求解剖复位,治疗粉碎性骨折时,试图将每一个骨块进行固定,将许多粉碎性骨折变成一个坚固的实体,强调绝对稳定,追求一期骨愈合,为防止内固定失败导致畸形愈合和不连接,植骨成为手术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利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进行间接复位,将钢板以桥接的方式跨过粉碎区,固定在骨折的近端和远端骨片上,保持骨干的长度,恢复旋转和力线,并不要求绝对的解剖复位,它是一种夹板或支架固定,不属于绝对稳定。通过骨痂进行连接,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锁骨粉碎性骨折,由于使用间接复位技术,骨折的血运得以保护,通过骨痂实现愈合,愈合速度快,不需要植骨,只要长度、旋转和力线得以恢复,肢体功能将不受任何影响,故而临床上采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进行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优势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彭阿钦,译.骨折手术治疗原理.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 下一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保护甲状旁腺作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