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中译本评析

时间:2022-06-26 11:20:35

摘要:本文基于宋兆霖译本的《简爱》作为评析参照对象,着力解析探究该译本在词汇择取、语式组织以及意蕴烘托等主要方面对于英文原文的转化再创,同时紧密其对于人物塑造、价值定位以及内涵释放等关键层面的译介手法的圈点评析,从而完成美学层面的宏观评点与文学位阶的微观赏析。

关键词:简爱;中译版本;文本解析;评点鉴赏

本文择取的评析文本为2005年由宋兆霖翻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简爱》译本,该译本结构严整、层次鲜明、句式明快、语言细腻,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英文原文的整体原意,而且也灵活结合中文语言的文化特性、用语习惯进行了合理精准的适当转化,从而使得整部小说所蕴含的美学层面与文学位阶的内涵要素得以协调交互。笔者在下文将主要采用中英文本的整体对照阅读以及部分择取赏析的评析模式进行该译本在人物塑造、价值定位以及内涵释放等关键层面的圈点解读。

一、 作品整体译介手法的严密切实

夏洛蒂勃朗特作为一位具备浪漫主义思维理念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风格往往呈现出理想浪漫主义与现实批判主义这两种价值导向之间的离合游走,这就使得整部小说的主旨基调的把握难度有所增加。国内早期的《简爱》中文译介文本为了避免出现上下文中心内涵的龃龉冲突,大都采取了忠实于英文原文的“拿来主义”式的翻译模式,并适当添加基于中文文化的语言特征进行部分修改。诸如1935年李霁野就采用“直译”的手法进行该小说的中文译介,并兼顾了中文受众的文化习性与语言习惯,辅以“意译”作为修饰,不仅完整地彰显了英文原文的形式内容,而且也照顾了中文受众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等层面的接受程度。这也成为了其后中文译介的原则思路与基本途径。

宋兆霖译本也总体沿袭了这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既成模式,并密切依据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民众文化素养的演变阶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整体译介的跟进转换。譬如之前的李译本遵照原文的38章节的结构层次进行了同样的38章节的排列方式,且每个章节也没有重新拟定标题,只是加以“一、二、三”的简单标注。在民国时代,由于读者受众主要为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阶层,这种简短分节的行文格式也顺应了这一群体生活闲逸的阅读诉求。然而到了宋译本出版的本世纪初,外文作品的读者受众早已明显突破了知识分子这一特定群体,而是扩展至容量广大的一般民众,民众阶层更需要结构紧凑、层次明快的格式文本,之前的38章节的无标题排版格式就明显不合时宜。鉴于此,宋译本先对每个章节进行了浓缩精简,然后再重新为每个章节拟定了标题。譬如其将英文原文的第一章节“Chapter 10”翻译为“登报求职”,将第三章“Chapter 26”翻译为“婚礼中断”,将第五章“Chapter 37”翻译为“我最爱的人”。这种灵活新颖的标题式排版模式使得读者群体可以快速通过标题的简述而大略感知本章节的故事梗概,这无疑充分发挥了标题预览式的独特效用,有效激发吸引读者对于本章节内容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同时极大地扩充了译介作品读者群体的容量层次,使得一些年龄位阶低、文学素养浅的读者阶层,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得以对这部外文名著获取初步的概括性感知。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也可以发现该译本在精准全面地理解英文原文的内涵蕴意之后,灵活巧妙地结合中文语言习惯特性进行了大量的“本地化”转换,通过略带调皮色彩的流行词汇的添加修饰,使之更为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性与审美理念。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进行细致评析,此处不再赘述。

二、 具体章节译介技巧的多元细腻

《简爱》这部小说之中的出场人物并不多,然而每个人物都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且作者本身就是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进行故事情节铺展推进的,同时又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人物对白以及第三方旁白进行了人物烘托,如何将这些独白、对白、旁白协调全面地传达释放、彰显人物特性、揭示小说主旨就成了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随时兼顾译介受众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性进行合理转换,从而真正完成一次有效有益的翻译推介。

宋译本的特色就在于在精确细腻地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人物性格的定位以及故事情节整体环境等基本要素的认知之下,合理灵活地进行了“本地化”语言的巧妙修饰,从而使得独白更为真实、对白更为精彩、旁白更为全面。这里以宋译本第24章“风暴骤起”与英文原版进行比照,英文原文如下:

“Come and bid me good-morning,” said he. I gladly advanced; and it was not merely a cold word now, or even a shake of the hand that I received, but an embrace and a kiss. It seemed natural: it seemed genial to be so well loved, so caressed by him.

“Jane, you look blooming, and smiling, and pretty,”said he: “truly pretty this morning. Is this my pale, little elf? Is this my mustard-seed? This little sunny-faced girl with the dimpled cheek and rosy lips; the satin-smooth hazel hair, and the radiant hazel eyes?”

“It is Jane Eyre, sir.”

“Soon to be Jane Rochester,” he added: “in four weeks,Janet; not a day more. Do you hear that?”

I did, and I could not quite comprehend it: it made me giddy. The feeling, the announcement sent through me, was something stronger than was consistent with joy — something that smote and stunned. It was, I think almost fear.

依据文本阅读,我们可知此时简爱与罗切斯特已经由最初的互相试探、爱意萌动、彼此为爱所苦而变得相知相惜、浓情蜜意、缱绻温馨,然而简爱的独立理性的人格灵魂还让她对英格拉姆小姐以及布兰奇母女存在些许芥蒂,罗切斯特也因为自身个性的喜怒无常而显现出情绪层面上的倨傲冷漠。这种词汇运用的细节在英文原文之中反复闪烁,诸如“cold word”、“smote”“stunned”“fear”等等。宋译本细致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立足本章节的整体氛围情境以及灵活结合中文语境进行了转换,譬如其对于“It is Jane Eyre, sir.”的翻译是“这就是真实的我,尊敬的先生”,再如“Soon to be Jane Rochester,”以及“in four weeks,Janet; not a day more. Do you hear that?”的翻译是“不久就是简 罗切斯特喽,嗯哼,就在四周之后,它会很快到来的,听到了吗,简妮特。”这样的转换译介就使得两人的个性特征依然与上文保持了协调一致,而又带着些许调皮打趣的轻松意味。简爱的理性独立以及罗切斯特的倨傲冷漠无疑通过这一对白而跃然纸上。

三、结语

通过笔者基于宋兆霖译本与英文原版的整体对照阅读以及部分择取鉴赏的综合评析,该译本对于英文原文的整体把握、细节推敲以及更新转换诚为名家手笔。精良新颖的中文译本对于文学作品原版的推广宣扬无疑具备极大的辅助效用,而在其的有益引导之下,《简爱》这部伟著将永恒散射自尊独立、理性坚韧的激励后人抗争奋斗的人性光辉。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J].科学大众,2011(7).

[2]陈泽辉.《简爱》剧本翻译和文学翻译[J].都市家教, 2011(10).

[3]易小玲.《简爱》四种中文译文赏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上一篇:B-school for the Poor 下一篇:Giving a Little 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