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进行到底

时间:2022-06-26 10:52:45

【案例背景】

说明文具有实用性,常常可见,也正因其实用性和常见性,使许多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强调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或归纳其主要内容,上成了理论分析。然而,选入课文的每篇说明文都文质兼美,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那么,如何才能让说明文的教学彰显“语文味”?笔者以常识性说明文《鲸》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发挥说明文特有的优势,让说明文也姓“语”。

【案例描述】

一、充分朗读中悟出“语”

第一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思考。《鲸》这篇课文只要认真朗读,就能读出里面包含着的作者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着力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再通过朗读获取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风平浪静,一艘渔轮从天际驶来。镜头随着渔轮前行,这时渔轮边出现了一块巨大的黑影,渐渐地,一只庞大的蓝鲸浮出海面。)

2.师: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诗一般的画面中,在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预设的情境。)

3.听课文录音,录音的朗读让学生神游于鲸的世界。随着配乐朗读。此时此刻,不需要老师多费唇舌,不需要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在优美的配乐中,学生把作者对鲸的喜爱之情都读了出来。

4.当学生读完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时,教师这样引导:这一句提出疑问,声调要往上提,速度要变快,让人产生好奇;当学生读到“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这一句时,教师再次引导读出惊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意,也要悟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合理的推敲、揣摩、品味,并进行适当的想象。这样,学生读的不再是静态的“文”,而是有生命力的“语”。

二、积极表达中显出“语”

(一)拟人自述,合理归纳

第二是说。吕叔湘老师讲过“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所以,学习说明文不能局限在文本里,应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想象。如课文第2自然段进行的自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个环节采取的是小组内交流的方式。学生在交流中各有侧重,涉及了进化过程、形状、生活习性等。

(二)领悟写法,体会妙处

本文结构简单,脉络清晰。全文写了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我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

如教学“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时,不仅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数字来体会鲸的大,还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联系生活经验,用学生的体重来想象鲸的重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鲸的巨大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感悟后,在总结学生发言时,指出他们刚才说的列数字、作比较就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克服了机械训练的做法。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列数字、作比较”,还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写作的好处。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得、习得说明方法,这样的说明文教学科学、形象、有趣,不乏语文味。

【案例反思】

说明文也应该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一、“语”在读中

本堂课的设计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说明文不同于诗歌,没有押韵,它不能让人读来朗朗上口,说明文也不同于散文,没有美丽的辞藻,不能让人一读就爱。说明文一般是通过各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通俗易懂,并且文中表示数量、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句都非常精确。对于思维还处在形象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多次有声有色地朗读中,能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说明文的“语”存在于有所得,有所思的朗读中。

二、“语”在迁移

说明文的教学,一定要讲说明方法。但是如果把“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概念直接强加给学生,课文的文字就缺失了魅力,文本就丧失了活力,学习过程也将变得枯燥乏味。本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请以“鲸,我们的朋友”为主题,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采用表演,画画,朗诵,演讲,写作等方法中的一项,让更多的人了解鲸,参与到鲸的保护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这样就有机地将教材与其他文本资源紧密交融,化抽象为形象,真正体味鲸的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得到拓宽。在语文和科学学科之间进行迁移,让学生既学得语文的知识,也得到科学的知识;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进行迁移,让学生除了理性的分析鲸的特点,课文的篇章布局外,也对鲸这种动物产生喜爱之情;在读文和写作之间进行迁移,让学生掌握住科学的语言,养成严谨的说话习惯。

通过迁移,展现语文的魅力,说明文的 “语”就存在于精确的表达和形象的表述中。

总之,说明性课文的教学要上出语文味,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真正姓“语”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乐园,才能成为学生思维激荡、师生情智共生的殿堂。

上一篇: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下一篇:阳光健身跑 快乐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