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体系建设的评析

时间:2022-06-26 10:48:13

国家预算体系建设的评析

【摘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的改革,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公共预算管理,建立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的时机日渐成熟。分析了目前国家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结构和趋势,并且探讨了国家预算体系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国家预算体系,预算收入,预算支出

一、前言

尽管我国的预算体系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但仍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全部的收支活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深化财政改革和规范预算管理的要求,也不便于进行政府财政经济情况的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政府的特殊财政职能要求,国家预算体系进行建设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对国家预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家预算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二、国家预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预算支出存在不合理增长

从2007年至2009年的决算支出来看,各个口的支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说明增长来源于人员经费还是项目经费支出,无法判断出增长的合理性。但是,在决算支出中,有一点值得关注:三年间,交通运输的决算支出从1915.38亿元增加到4647.59亿元,增加了2732.2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55%;而车辆购置税在2009年达到1085.08亿元,也就是说车辆购买价(不含税)接近10850.8亿元,车辆购买价(含税)达到13073.25亿元。

(二)国家预算框架中的收入来源还不够全面

在国家预算收入中, 2009年的税收收入59521.5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7.75%,非税收入为8996.71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1.86%;2009年的国有资本预算收入为988.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2.24%。虽然随着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的改革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推行,非税收入和国有资本预算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相比较于非税收入的实际收入和国有资本实际应缴利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国家预算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有利于全面安排支出。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使我们能掌握一年内能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量入为出。

(二)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预算上的一收一支,决不仅仅是数字的排列,它必然要反映在政府的各项活动上。从预算收入安排上看,每一笔收入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在某一个收入项目上征多少收入,减多少收入,能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国家对哪些方面增加投入,反映出国家鼓励哪些方面的发展。

(三)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预算草案编出后要送由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进行审查,经其批准后预算才能成立。倘若预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权力机关有权进行修改,有权不予批准。国家权力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实质上是对政府工作安排的批准,体现权力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干哪些事。

(四)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由于预算对政府一年要做哪些事,做某件事要给多少钱都事先作出了安排,在新的年度开始后,征收部门按法律规定组织收入,财政部门按预算拨付资金,相关职能部门得到资金后按事先安排开展工作。这样就能有利于政府及其部门对所要干的事情能早作准备,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四、对国家预算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预算结构。财政的基本功能是解决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百姓要得到真正的实惠,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水利问题和三农问题,都是目前很突出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得到有利的解决,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甚至动摇社会基础。所以,财政部门应研究预算的结构体系,把握重点,加大重点领域的资金分配和向重点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

(二)完善定员定编制度。定员定编管理制度是确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额度的规范,人员编制是行政事业经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的定员管理中存在人员管理粗放性的问题。目前,应从两个方面完善定员定编制度:第一,建立理论的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模型。1995-1998年,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是在承认实际财政供养人口的基础上,用回归方法计算的,在过渡期财政预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建立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过程中,还需要探索建立理论的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模型;第二,核定人员编制。以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模型为基础,财政部门配合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并且对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地区继续采取奖励的办法。

(三)完善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机制。目前,项目预算还是比较侧重于按投入法编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还缺乏比较合理的追踪问效机制。要完善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机制必须做到一下几点:首先,建立完整的项目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其次,调整项目经费的评价机构。调整项目经费的评价机构,一是财政部门成立专门的项目评价处,职能着重于建设项目经费的评级体系,出台指导性意见;二是培育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评价,通过招投标选择中介机构,让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财政部门提供客观依据。

(四)完善监督系统。没有科学测算、合理概算、严格核算的拨款方式极易助长个别部门滥预算、超预算,滥要钱、乱花钱,甚至部门和个别人从中谋取私利和腐败的行为。第一,全方位推进预算公开。目前的预算公开还不全面,一是公开的范围没有得到全面覆盖;二是公开的深度还没有达到公众能够解读的程度。第二,加强财政部门与其他监督机构的协同监督。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虽然很完备,但每一监督部门的职能或有交叉或有遗漏,都无法对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进行全面监督。财政部门应鼓励中介机构,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各方监督部门,重点监督预算的收入环节和预算的分配环节,真正把国家的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金秀,陈志勇.国家预算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于国安. 财政投融资管理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

上一篇:从金融需求角度透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