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26 10:38:3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塞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疏血通 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 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25-01

在糖尿病众多的慢性并发症中,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居首位,脑梗塞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占脑血管疾病病变的88%,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疏血通注射液是活血化瘀、活络通经的药物,可降低血黏度,溶解纤维蛋白,能激活纤溶酶,抑制血栓形成,对抗血小板凝集[2]。本文介绍我院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在52~75岁之间,平均(62.2±5.7)岁,病变部位,基底节9例、额叶7例、顶叶8例、多发性梗死1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在49~73岁之间,平均(61.5±5.3)岁,基底节10例、额叶8例、顶叶5例、多发性梗死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经CT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严密监测血糖,试验组患者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注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1.3 疗效评定 显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以上,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消失,可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45%之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自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0~16%之间,神经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X2,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改变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易并发脑梗塞的原因是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小、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粘附力增强[4],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增加,血粘度升高,病变血管灌流区中央脑组织坏死周围缺血半暗带形成[5],因其侧支循环仍然可以得到部分血液供应,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但是在短期内仍有活性,处于可逆状态,在有效时间内恢复血供,代谢得以恢复,神经细胞可存活并恢复功能[6],但是如果超过恢复时间,脑损伤则继续加剧,清酒缺血半暗带是脑梗死治疗的主要方向,大多数同意再灌注时间为3~6h,在治疗时间为发病后6~24h,根据早期治疗的原则,大多数患者应早期治疗争取溶栓。在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增加疏血通注射液临床疗效及血流流变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内水蛭、地龙等动物中药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是凝血酶特效抑制剂,可防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液凝固,同时抑制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蚓激酶具有纤维作用及抗凝作用,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7(5):321.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81―382.

[3] 史轶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34―1337.

[4] Knudsen.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ilal cell[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0,11:316―365.

[5]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19―420.

[6] 王二牛.丹参注射液配伍禁忌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80.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