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脊柱外伤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6-26 10:23:41

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脊柱外伤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08-02

本文收集了行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成像并经临床证实的18例脊柱外伤资料,并就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5-63岁,平均35岁。骨折部位: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0例。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7例,撕脱性骨折1例,合并附件骨折5例,伴椎管狭窄者7例。

1.2 成像方法

18例患者在进行CT扫描前摄X线平片证实或可疑骨折,均使用GE Prospeed FⅡ螺旋CT扫描机行螺旋薄层扫描,扫描时间1.5s,电压120kv,电流150-250ma,层厚3mm,螺距0.75,重建间隔1mm,应用CT机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主要是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遮盖法(SSD)、全容积法(VR)。本组重建图像包括脊柱正位前后、后前成像,脊柱侧位左右成像,脊柱斜位45 度成像,椎管纵向切割成像,椎体切割成像。椎管后前切割椎弓根成像,前后切割椎板成像,轴位上下成像。

2 结果

18例脊柱骨折,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0例。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7例,撕脱性骨折1例.合并附件骨折5例。伴椎管狭窄者7例。其中9例单纯性压缩性骨折,X线、常规CT和3D成像均准确显示。7例爆裂性骨折合并附件骨折、椎管狭窄者,X线平片能显示骨折存在,但对挤压椎管内的碎骨片或小关节等骨折却显示不准确。普通轴位CT对水平方位的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脱位不易确定容易漏诊,且部分容积效应出现类似骨折线的表现。对复杂骨折缺乏整体效果,对7例椎管狭窄的测量不准确、直观。

3 讨论

3.1 3D成像的技术要求

为了获得理想的3D图像,检查前应设定完整的扫描计划:(1)扫描期间病人要制动,是身体两侧对称;(2)在定位图像上划定出充分的兴趣区范围,以免扫描不全面二遗漏病变;(3)扫描参数的选择,即层厚、重建间隔和螺距是三个重要参数。层厚越薄,图像越清晰,但同时增加球管的曝光,图像所占储存空间也越大。本组层厚选择3mm,;螺距的选择一般根据扫描范围的长短来确定,一般为0.75;重建间隔的原则是重叠越多越好,但重叠太大所占储存空间也越大,本组选择1mm间隔。

3.2 重建方法的选择

3D成像方法有很多种,本组图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遮盖法(SSD)、全容积法(VR)等切割、旋转成像。MPR法通过滑动能够在各个层面连续动态演示观察病变细节,其作用相当于平面三维成像,还可了解周围及椎管内的软组织情况,对SSD是个补充。SSD法在脊柱骨折中最常用,最早用于骨三维重建,它是扫描物体表面相对像素的数学模拟成像,超出阈值以外的像素当做等密度处理,根据预先选择的CT阈值取得成像容积内的三维图像。一般只要调整好窗宽窗位可达到诊断的需要,但椎间隙过窄时对其显示不佳。VR是投影线通过容积数据对全部像素的总和,常将深度、遮盖表面和旋转结合,给观察者以真实的三维图像,能够任意断面的切割或内部透视法观察,而且能将CT值加上颜色,并能同时显示表浅、深层结构的解剖图像,由于所有数据均以灰阶的形式用于重建,所以VR含有更多的信息,能逼真的显示骨折椎体细节,其效果与平片相似,而且无论椎间隙宽窄均能良好显示,通过调整图像的厚度可清晰显示骨块、椎体及其结构,脊柱及各部分对比度好,其效果优于SSD。

3.3 3D成像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脊柱外伤骨折通过常规X线和普通CT一般均可得到诊断,但传统X线检查常难以准确显示多条骨折线及骨折的移位情况。本组有2例多发椎体骨折,X线只发现其中一个明显的椎体骨折,而漏掉其中一个骨折线不明显的骨折。常规CT图像可清晰显示多条骨折线及细小碎骨片,但只是2D形态,对水平方位的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脱位不易确定容易漏诊,且部分容积效应出现类似骨折线的表现,对复杂骨折缺乏整体效果。多排螺旋CT的3D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通过旋转和切割可以各个方位立体观察病变骨质改变,对骨折端端移位情况及复杂骨折显示的立体、直观;观察三维内部结构时,通过MPR可对3D图像内部结构进行任一平面的切割,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来观察,使各个不同方向的骨折线得到显示,从而弥补普通CT的2D图像每一个扫描的不足。本组图像从脊柱正位前后、后前成像,脊柱侧位左右成像,脊柱斜位成像,椎管纵向切割成像,椎体切割成像,椎管后前切割椎弓根成像,前后切割椎板成像,轴位上下成像等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移位及椎管受压等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价值。另外还可准确测量椎管受压狭窄的程度。

X线平片是脊柱骨折的初检手段,可定位骨折并大致显示骨折的范围及程度。其常见征象为脊柱后突畸形、椎体高度丢失、横径及椎弓根间距增宽、棘突间分离等,但无法直接显示椎管受累。有部分爆裂性骨折被误诊为单纯楔状压缩性骨折,因此当X线平片显示为楔形改变骨折时,需CT进一步证实。

上一篇:超声在结核性椎旁脓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肘关节疲劳损伤的MR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