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也

时间:2022-06-26 06:04:31

“兵者,国之大事也”。世人津津乐道于兵法,却甚少触及传统军事思想的本质。不少人习惯误认为《孙子兵法》只是讲妙计,甚至将民间故事《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现代学术界研究认为,《孙子》13篇是战国时期一批军事学者假托孙武名义汇总整理而来。《孙子兵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并未拘泥于当时的具体作战形式和武器装备,而从哲学高度概括了军事对抗的基本规律。这使得它能在2000多年后仍然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并在形形的博弈和运筹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计篇》首先解析了如何分析问题。“多算胜,少算不胜”。探索战争胜负的要素“道、天、地、将、法”,通过这五个方面比较双方方案和谋划,并探索未来态势。伊拉克战争爆发时,一位美国学者问我对战争的看法,我说: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宗教开战是愚蠢的,失去了“道”,人家全民族都反对你。速战速决,固然可以取得暂时的胜,但之后在对方国家驻军,必然“日费干金,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弊而起”。在东亚地区,美国的目的是重返亚太,防止中国的崛起改变平衡;其盟友则渴望在亚洲当老大,让美国在安全防务问题上施压;其它亚太国家则担心打破二战留下来的格局。这是一个多重的博拜。

《孙子》中有79处提到“知”字,“知”的较量贯穿和平时期、临战时期和整个战争过程。与英国军人交流时,他们讲:“工业时代,人们发展武器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得见的飞机大炮上;在信息时代,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在感知体系的建设和系统集成上。”这是一个精确、定量、敏捷的感知体系,需要大量的精力来建设和维护它。但我们并不重视感知体系的建设,就像城市建设只关注看得见的高楼硬件,却没有人留意看不到的地下管道等基础保障设施。如果我们不把精力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打起仗来就比城市内涝严重得多。

《孙子·军争篇》讲到“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作为现代军事斗争的延伸形式,军事演习的目标之一是向对手证明自己的力量——实现威慑,明确三点:己方有利器;它可用于实战;具备使用的胆量和能力,要做到这三点必须要有充分准备,要有预案。从对手角度看,派遣军舰和飞机监视军演,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收集和获取装备、战术方面的情报。另一方面,如果演习方应对不当,对方就有可能借机以微小代价达到破坏威慑的目的。《孙子·九变》讲“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必须对这类完全可能发生的利害有全面的准备。

“胜,不可求。”《孙子》军事思想认为并不存在恒久不变的“撒手锏”,也不提倡一条妙计就能赢天下。《孙子》敏感地注意到了新兴的步兵的速度、灵活性和机动性,而不是抱残守缺于当时传统的战车战术。无论在哪个时代,努力探索新技术新战术的规律,寻求时机和机遇争取胜利,才能发展《孙子》的思想。现在不少人空谈谋略,不去深入研究和持续发展新战术,更不能把握时机,永远也等不来胜利。

上一篇:社交焦虑者的面部表情加工 下一篇:浅谈异形类零件的数控加工